吕忠志
岁月匆匆。
许多东西会在时间的流逝里褪色、枯朽、消失殆尽,包括人的记忆。无论是曾经辉煌的、美好的,抑或是艰难的、苦涩的,都不免令人扼腕长叹。时光飞逝,所幸有博物馆为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声、留影、留乡愁,让我们认识祖先,也终将让后世认识我们。
博物馆里,聆听远古的呼唤。那是先民袒胸赤膊,以草绳捆扎额头遮拦汗水,以草裙昭示混沌时期羞耻心的萌芽。壮实的臂膀,抡起最粗陋的标枪,战天斗地。野兽、毒蛇、山洪、狂风,每一个都足以夺去生命。哭泣吗?呐喊吗?只有血泪才能疗治饥饿,只有拼杀才能换来生存。那是一个简陋的山洞,那是一个漏雨的草棚,我仿佛听到了先民们围捕猎物前的商榷,我又仿佛听到了声声叹息。野蛮也罢,聪慧也罢,我们不屈的祖先开天辟地,从这里出发!
博物馆里,追寻岁月的踪影。在这里,有人在默念唐宋元明清。看,那是唐时繁华的街市,那是宋时挑担的卖货郎,那是元时文人的书房,那是明时独特的衣着风格,那是清时新娘形象的蜡像……在这里,转瞬数千年!历史的兴衰与更迭,改变的,何止是衣着与发型。一幕一幕,恍若胶片轮转,默示着我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把握当下,阔步向前!时光快速推移,那是战争时期的枪炮,那是血雨腥风的战斗场面,那是一大批知名和不知名的英雄形象。他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丰碑,焕发出永不磨灭的光芒。再往前,我突然看到了我灰黑色童年里的镜像,那一声声饥饿的叫喊,那一声声母亲唤儿归的撕心裂肺,从耳边回响至脑海,顿时催发泪眼。儿时的弹弓、蹩脚的泥塑、灶台烧火的炊烟,一幕幕引我忆起了童年时与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景象。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又有谁能带我回到昨天?
博物馆里,见证建设者的血汗与智慧。由古入今,由昏暗走向光明,由伤痛走向欢乐,由贫穷走向富裕。天上从未掉下馅饼来,是一代代人的血汗与智慧凝结成新时代的风采。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早已伤痛的记忆,却一次次激发斗志。建设海峡西岸,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化都市……这一声声响亮的号角,掀起新时代的建设洪流,中华大地崛起一座座新城。这翻天覆地的蜕变,是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用青春、用血汗、用对祖国的一腔热爱铸就!博物馆里一幅幅斗志昂扬的图像,就是历史的见证和时代的回响。
博物馆里,慰藉游子满腹的乡愁。白发苍苍,那也许是久别重逢。回不去的岁月带走了他的不舍,留下遗憾。“月是故乡明”,数十年如一日。今天,他在这里叫出了红砖古厝、出砖入石,叫出了菩提树与玉兰花,叫出了燕尾脊。他忆起了一个个童时玩伴的乳名,可他们中,有的已消失在岁月的河流里。他说老房子已湮没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觉到是真正回到了故乡。
博物馆里,有岁月流逝的碎片,让我们得以回首来路,正视当下;让我们得以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远望未来。在这里,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最深层的洗礼,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