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水
人到中年,愈加念旧。
一日午睡,朦胧间睡意被一阵嘈杂声响打断。睁开惺忪睡眼,一叠红红绿绿的邮票在我眼前晃悠,两个女儿正拿着20多年前的邮票在一本正经地“过家家”。我睡意全无,一下跳起,赶忙把这些“宝贝”收起、放好,并再三叮嘱:这些东西一定不能乱动,至少在拿之前要经过大人同意。
见我反应如此激烈,妻不禁埋怨道,这不过是几张邮票,也说不上珍贵,就是现如今也值不了几个钱,何必藏着掖着,倒不如让小孩玩去,还有个好的去处。我抚摸着泛黄的邮册,心疼地说,虽然只是几张纸,但对二十几年前的我而言,它的意义比天还大。
要知道,当时家中经济条件一般。记得读初中时一周的伙食费是10元,为了节省开支,自己每周还从家中带了鱼干、三层肉、花生之类的,勉强凑合几顿。这样一周下来,自己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终于可以省下一点零花钱。那省下的钱哪去了?一是买书,二是集邮。到了周五,我中午一下课,顾不上吃饭,一溜烟跑到邮局里,按一下口袋里剩下的钱,估摸还够一套邮票钱的话,赶忙掏给营业员,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换回那一两张薄薄的纸片。接下来的周末日子里,自己盯着邮票上面的精美图案孤芳自赏许久,沉醉在小小的方寸世界里,丝毫不觉厌倦。
就这样,用一周伙食费的结余,换得一套心仪的邮票。周而复始,自己就这样迷上了集邮,步入百万集邮大军中。每次翻阅这本邮册,可以想象,眼前浮现多少鲜活的场景,心中涌起多少感慨;可以想见,这本邮册,带给那个年少的我多少欢乐和幸福,它在一个少年心中的意义和价值又有多大?
物是人非,当年一起集邮的小伙伴,如今早已天各一方。大家沿着各自的生活轨迹前行,集邮早已成为我们尘封的一段年少往事。偶有相遇,酒酣淋漓之余,再忆集邮往事,每个人却是眼里有光。唾沫横飞,大家再次聊起当年的逸闻趣事:有为了收集一枚稀缺邮票,而费尽心力的经历;也有为了交换邮票,又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的插曲。觥筹交错间,畅谈依旧,灵魂早已穿越,回到当初的模样……
在多数人看来,大部分中年人的形象,是腆着肚子,耷拉着油腻杂乱的头发,一副不修边幅的邋遢模样。然而,当你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你会发现,那个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少年仿佛没有离开过。是的,从来没有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