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两会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这是我的“第一次”

主播 柯雅雅

本报记者 柯雅雅

报社在两会期间推出主播已经不是第一次,但一下推出四个主播却是第一次,而我也是第一次担纲两会主播,从对镜头的抗拒到接受,是最明显的变化。

在我日常的产经报道中,并不缺乏面对面、一对一采访企业家的经验。但此次,在报社特别设立的主播访谈间,同一时间面对四位受访嘉宾,却让我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设计采访问题、安排采访顺序、控制采访时间、掌握采访氛围……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导致采访不能顺利完成。

另外一层压力,则来自这次访谈的主题——“科技创新”。这是当下社会各界最热的话题之一,而我面对的受访嘉宾来自企业、来自科技职能部门,对于科技创新,他们最有话语权,而无形中对我这个产经记者是一大考验,行业知识够不够、专业能力能否匹配,这些都是能否做好访谈的关键。

不夸张地说,我的访谈安排在12月22日上午,但前一天晚上,我却紧张到有些失眠。好在,整个访谈非常顺利,所有环节一次过。

这一年,采写关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报道并不少,但能像此次访谈这样深入探究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痛点、难点的机会并不多,正如报道中所写——既有如话家常的开诚布公,也有谋划深远的磋商共勉。

面对镜头,四位受访嘉宾并没有表现出局促,反而认真回答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提出各自见解,思维之敏捷、认识之高度、见解之深度可见一斑。

其实,在晋江如他们一般的企业家、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很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晋江有目标、政府有作为、企业家有信心,看到了政企互动的紧密性,看到了他们正一同在晋江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看到了他们对晋江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场访谈,也让我对晋江产业、晋江城市的未来更加期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