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回乡偶书

雷海红

疫情还在持续,周边也变得不大安全。女儿的舞蹈班停课了。自清明节回老家扫墓之后,算来已有四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想孙子,而我也想回去陪一陪母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母亲年纪大了,一个人在老家,每星期一个电话不足以缓解母亲的孤独。于是,我决定回老家几天。

车开到门口,看见母亲在门口等着我们。几个月没见,母亲比之前瘦削了许多,灰白的头发长而凌乱。我和母亲并没有多说话。母亲打开车门,抱下孙子,我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走。一家人在一起,冷冷清清的家终于有了欢声笑语。

晚上,母亲为我们接风洗尘。其实并没有大鱼大肉,都是一些简单做法的菜肴。母亲一辈子过惯了节俭的日子,不喜欢山珍海味。我们这次回家,母亲也不知道要给我们准备什么。主菜是客家的粉蒸肉,汤是排骨汤。其余的菜都是素菜,都是母亲亲手种的。母亲种了一辈子的地,和各种各样的蔬菜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母亲老了,但母亲不愿意看着好好的田地荒着,去年又开始抡起了锄头,挑起了畚箕。种的菜,除了母亲自己吃,大部分还是被母亲挑到城里卖。我们家离城近,这也方便了母亲卖菜。

受台风下沉气压的影响,这几天老家的温度似乎比沿海还炎热。白天不敢出门,电风扇一刻不停地转,可是我还是大汗淋漓。有时傍晚的一场大雨,犹如雪中送炭,心里无限欢喜。夜晚的乡村,我可以听见屋外此起彼伏的草虫欢唱和一两声悠远的狗叫声。清晨,公鸡叫醒了沉睡的人们。门前的公路上,人和汽车渐渐多了起来。卖早点的三轮车从门前经过,喇叭里播放着抑扬顿挫的叫卖声。

我们一连数日都待在家里,哪里也没去。我放假了,但是别人还得上班。母亲照样去田里,我负责儿子的阅读打卡、女儿的英语,还有家里的午餐和晚餐。苦瓜炒蛋、红烧茄子、炒空心菜梗、丝瓜肉片汤、冬瓜排骨汤、凉拌秋葵、炒青菜,一样样轮着来,一次三四个菜,天然绿色,吃起来感觉不一般。家里的用水是来自山里的泉水,纯净、甘甜。

时光匆匆,一个星期很快过完了。和母亲依依惜别之后,车子出了城门,上了高速,一路向晋江飞奔。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