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这份秋季饮茶指南请查收

牢记这3个饮茶小贴士

入秋后因“秋燥”引发口干舌燥、皮肤紧绷、咽喉干痒等不适的人群明显增多,而饮茶作为应季养生的便捷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国家一级评茶师、一级茶叶加工师、晋江铁观音茶王赛特邀评委、咱厝资深茶人、老茶收藏家林时贤提醒,秋季饮茶需遵循“润燥生津、滋阴润肺”核心原则,选对茶品、掌握正确饮用方法,才能更好地缓解秋燥、滋养身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茶品性质各异,秋季选择合适的茶饮,既能补水润燥,又能顺应季节变化调节身体状态。

不少市民有日常饮茶习惯,但“应季饮茶”的讲究却未必清楚。林时贤表示,掌握以下3个技巧至关重要。

趁热饮、忌冷服是秋季饮茶的首要原则。林时贤表示,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阳气开始收敛,温热的茶汤能更好地被身体吸收,既能温暖肠胃,又能让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缓解秋日微凉带来的不适感。“若饮用凉茶,容易刺激脾胃,可能引发腹痛、腹泻,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林时贤说道。

宜清淡、避浓茶也需重点关注。据介绍,浓茶中咖啡碱、鞣酸含量较高,过量摄入咖啡碱易导致神经兴奋,引发失眠、心悸、头晕等症状,还可能加重秋燥带来的口干;鞣酸则会影响人体对铁、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吸收,长期饮用还可能刺激胃黏膜。“秋季饮茶以‘淡’为妙,既能品味茶香,又能避免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林时贤说。

在饮茶时间上,适时饮、不晚喝更利于健康。林时贤建议,一天中最佳饮茶时间为上午9点至11点及下午3点左右,此时人体经过大半天的工作与消耗,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一杯淡茶能提神醒脑、恢复精力,同时促进消化,缓解午餐后的油腻感。林时贤表示,如果睡眠质量不好的小伙伴,建议晚上8点后尽量避免饮茶,特别是咖啡碱含量较高的茶类。

5类应季茶品推荐

“秋季茶品选择,关键要围绕‘润燥、温养’,结合个人体质与需求挑选。”林时贤向记者推荐了5类适合秋季饮用的茶品,涵盖传统茶与花草茶,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青茶(乌龙茶)作为半发酵茶,兼具绿茶的清香与红茶的醇厚,茶性温和、不寒不热,被称为秋季“百搭茶品”。它能清除夏季残留的余热,还能生津润燥,中和秋季干燥特性,几乎适合所有人群,日常待客或独自品茗都很合适。

针对体质偏寒、肠胃不适的人群,红茶是理想选择。林时贤表示,全发酵的红茶性温味甘,茶汤红亮、入口甜醇,带有花果香或蜜香,既能驱散寒气、帮助暖身,增强抗寒能力,又能温和养胃,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饮食油腻、常有腹胀感的人群,可优先选择黑茶。经过后发酵的黑茶茶性温和醇厚,茶汤呈深褐色,入口顺滑且带有陈香,其含有的茶多糖、茶多酚等成分,能有效解油腻、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林时贤说道,秋季人们食欲变好,油腻食物摄入增多,黑茶的“刮油”效果很不错。

陈年白茶则适合需要润肺护喉的人群。林时贤解释,存放7年以上的陈年白茶,茶性从凉转为温和,冲泡后茶汤清甜,带有药香、枣香,润肺消炎效果显著,能缓解秋燥引发的咽喉肿痛、干咳等症状。秋季可选择喝菊花茶,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可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适合经常熬夜、用眼过度或易上火的人群,饮用菊花时搭配少量枸杞,能平衡寒性,还能增强滋补效果。

“饮茶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林时贤强调,“适口为珍”是选择茶饮的核心标准,一款茶是否适合自己,身体会给出最直接的反馈——喝着舒服、心情愉悦,且能缓解身体不适,便是属于自己的秋季佳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