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秋季品蟹 这些事项要注意

金秋九月,正是大闸蟹膏满黄肥、肉质鲜美的时节,无论是清蒸还是油焖大闸蟹,都成为小伙伴餐桌上的“秋日限定美味”。然而,蟹虽味美,若选购、处理、食用不当,可能引发肠胃不适、寄生虫感染等健康问题。为此,记者采访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专家委员、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宜阳,为大家提供一份秋季品蟹指南,让大家尽享“蟹”逅之美。

美味大闸蟹深受喜爱

日前,记者走访咱厝餐厅发现,不少餐厅菜单上“清蒸大闸蟹”“蟹粉豆腐”“蟹肉煲”等菜品被标注上了“秋季推荐”的红色标签。有的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入秋以来,点大闸蟹相关菜品的顾客明显增多,周末的包间几乎每桌都会点一份清蒸大闸蟹。“现在正值品蟹的时机,因此特意与朋友来餐厅,点大闸蟹吃。”市民林女士说道。

在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区,大闸蟹被放在海鲜池里,边上标着价格、产地等信息。有的超市还推出了“大闸蟹礼盒”,礼盒内搭配了姜醋包和吃蟹工具,适合送礼。“最近买礼盒的顾客很多,有送亲戚朋友的,也有企业用来做员工福利的。”大润发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满足不同顾客需求,超市还提供了“线上预订、线下自提”服务,不少顾客提前在App上下单,下班后来超市直接取走,十分便捷。

这样食用更健康

“大闸蟹虽美味,但是性寒,且富含蛋白质和胆固醇,过量食用易加重肠胃负担。”陈宜阳表示,健康成年人每次食用大闸蟹建议控制在1~2只(中等大小,约200~300克/只),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导致腹胀、腹泻。

搭配上,吃大闸蟹时可搭配姜醋汁,生姜性温,能中和它们的寒性;醋则有助于杀菌、去腥,还能促进蛋白质消化吸收。些外,还可搭配温黄酒,既能驱寒,又能提升蟹肉的鲜美度。但需注意,大闸蟹不宜与柿子、浓茶、梨子、西瓜等寒性食物同食——这些食物中的鞣酸、果胶会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引发胃部不适、便秘等症状。建议食用大闸蟹后1~2小时内,不要饮用浓茶或吃柿子。

另外,部分特殊人群需严格“忌口”:脾胃虚寒者(平时易怕冷、腹泻)食用大闸蟹可能加重腹痛、腹泻症状,建议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控制蟹肉摄入量,尤其避免食用蟹膏、蟹黄,以免影响血脂和血压;孕妇和婴幼儿消化功能较弱,孕妇需选择彻底熟透的蟹肉,浅尝1~2小块即可,婴幼儿不建议食用;对海鲜过敏者需全程忌口,避免引发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挑选牢记这几招

此外,小伙伴在选购大闸蟹时要注意哪些?陈宜阳表示,挑选时可通过“看、碰、掂”三招判断:一看外壳是否光洁鲜亮,鲜活蟹外壳呈青灰色且有光泽,蟹脐饱满,若外壳发暗、蟹脐凹陷,可能是不新鲜的信号;二碰蟹足,用手轻触蟹眼或蟹足,鲜活蟹会迅速收缩或挣扎,若蟹足疲软、无反应,大概率是垂死蟹;三掂重量,同等大小下,手感较重的螃蟹肉质更饱满,若轻飘飘则可能是空壳蟹。

陈宜阳表示,选购时尽量选择正规农贸市场、超市或品牌专卖店,这些渠道的大闸蟹大多有产地溯源标签,扫描标签就能查看养殖基地、捕捞时间等信息,避免买到“以次充好”的蟹。掌握这些挑选技巧,市民就能轻松买到肥美好蟹。陈宜阳还补充道,买回家的大闸蟹最好当天食用,若需存放,可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覆盖,每天喷一次水,能延长鲜活时间,保证食用时的最佳口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