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之际,晋江梅岭双沟小学的走廊上,总有一个身影早早地穿梭其中。他就是李鸿沛,一位在合同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5年的老师。家长们常说,李老师的口袋里仿佛永远装着两样宝贝:给学生的小奖品和记满孩子心事的笔记本。
2023年,当考编成功的喜讯传来时,他的口袋里还装着给留守儿童的生日贺卡。这一张张贺卡,是他在沟头、车厝、科泉、双沟四所学校留下的教育印记。那些被他温柔守护的成长瞬间,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蕴含着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本报记者 刘泽宇 董严军
用耐心焐热紧闭的心扉
“我的儿子王廷昱刚上一年级时,说话总是结结巴巴,整个人显得极为不自信。”双沟小学学生家长王延寿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家长会后,他紧紧握着李老师的手,反复询问:“这孩子会不会不合群呀?”李鸿沛当时微笑着回应:“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罢了。”
此后每天放学,教室总会亮起一盏温暖的灯。李鸿沛会轻轻拉着王廷昱的手,逐字逐句地纠正他的发音,常常一练就是很晚。让家长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年级的元旦活动中,李老师还主动推荐王廷昱担任主持人。
“登台前,他的手心全是汗,李老师蹲在侧台,用口型无声地说‘别怕,我在’。”六年时光悄然流逝,如今的王廷昱不仅成长为学校大型活动的常驻主持人,还曾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
学生家长洪云志也对李鸿沛称赞有加。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洪语熹曾因弟弟生病、父母的疏忽而陷入情绪的低谷,成绩也出现了大幅下滑。“那段时间,我们夫妻俩心力交瘁,连语熹的作业都无暇检查,可能让她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李鸿沛发现后,连续三周利用午休时间与洪语熹倾心交流,还悄悄在孩子的作业本里夹上鼓励小纸条:“这道题的思路太棒了,就像小侦探破案一样厉害。”
经过李鸿沛的耐心开导,洪语熹逐渐敞开心扉,成绩也慢慢稳定了下来。洪云志感慨地说:“李老师是一位兼具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让每个孩子
都相信“我能行”
2008年秋,23岁的李鸿沛初次登上梅岭街道沟头小学的讲台。那时,他每天都会提前一小时到校,用浸水的抹布将水泥窗台擦拭得光亮照人。在西园街道车厝小学任教时,他发现留守儿童小辉总是在教室里吃冷食,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铝制饭盒送给了学生,并且每日课后骑行数公里护送其回家,在乡间的土路上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一整年。
2010年,在深沪镇科泉小学,李鸿沛用三个月的工资购置了班级图书角。台风期间,他还冒雨抢救被淋湿的绘本。当家长们看见这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抱着书冲进学校时,纷纷感慨道:“合同教师也如此敬业啊。”2011年来到双沟小学后,李鸿沛在教案本的扉页上写下:“无论身份如何,讲台就是我的阵地。”
“2018年升任教导主任后,李鸿沛老师依旧坚持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还将跨学科理念融入课堂。他办公桌的抽屉里常年备着胃药,那是他熬夜批改作业落下的病根。”双沟小学老师黄艳君回忆道。
又是一年毕业季,记者走进李鸿沛老师的教室,看到了孩子们留下的赠言本,上面满是祝福与感激之辞:“李老师宛如会施展魔术一般,将我的自卑转化为自信,把马虎转变为认真。”十七年的执教生涯,李鸿沛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相信‘我能行’”的理念,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双沟小学校长孙文艺用“教育坚守、跨界教学、爱心育人”对其进行了总结。
2025年秋季新学期即将到来,李鸿沛又接到了新的“调令”——将要奔赴梅岭街道赤西小学。在新的教育阵地上,李鸿沛又将书写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