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西园街道砌田小学,英语教师谢雪惠被赋予了几个特别的标签:朋友说她“倔”——身为广东人,却执意学会闽南语,最终扎根晋江、爱上晋江;学生说她“憨”——坚持上好每堂课,乐在其中,学生们也爱上她的英语课;同事说她“痴”——对教育的热忱、对学生的用心,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这三个字,勾勒出一位乡村教育守望者的动人轮廓。
本报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小学毕业的第一个暑假,晋江西园街道砌田小学六年1班学生又回到母校,上了一堂英语课。英语老师谢雪惠带着他们玩起了熟悉的“赤绳之行”游戏。在一次次的连线配对中,大家又认识了几个新单词,班级传出了阵阵欢笑声。
“谢老师的课就是这么有趣,我们都超级喜欢。”学生卜俊皓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就在乡村,英语基础很薄弱,不少同学连简单的单词都难以记住,更别说句子的运用了。为了让大家爱上英语课,谢雪惠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大家记忆词汇:比如自然拼读法,c-a-t,cat。比如象形法,ruler这个单词她把字母L美化成一把尺子;又如head这个单词,她在字母h和d之间画上一条弧线,头部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了。有时她也会采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帮助大家记忆,如strong这个单词,谢老师就化身健美达人,做出经典健美动作,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学生家长李芝群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视频,那是其儿子站在洪富纪念馆前,化身小导游,用英语流利介绍的视频。“每看一次,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我的孩子也能拥有如此流利的英语口语,不敢想谢老师付出了多少心血指导。”李芝群告诉记者,她和爱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对英语更是一窍不通。小学三年级,砌田小学开设英语课,儿子开始接触英语,便喜欢上了英语。每天回到家,他都会自觉朗读英语,认真完成英语作业,字也写得非常工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谢谢老师培养了孩子的兴趣,也为初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芝群心怀感激。
从“迷茫”到“融入”的坚守
十六年前,谢雪惠为爱,从广东来到晋江,成为一名乡村教师。面对农村英语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实,她选择自我加压:自购书籍杂志钻研理论,汲取优秀教师经验,并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无数个深夜参与线上教研,无数次打磨教学设计、锤炼教学语言,她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同事们感佩于她的专业热忱与执着,戏称她“痴”。
“我能帮你什么吗?”这是谢雪惠常挂嘴边的话。美术老师吴鸳鸯虽不同科,却也深有体会:“谢老师的帮助不仅是业务上的,她对教学的认真和对学生的喜爱,更深深影响了我。有这样的同事,我也会更努力。”谢雪惠的担当与服务赢得了广泛认可。今年,晋江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4月,辖区一所小学被抽中质量检测。谢雪惠毅然退掉回家的车票,清明假期留在晋江,牵头成立支援队帮扶该校英语学科。经过一个多月倾力支援,该校英语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春华秋实。经谢雪惠指导的师生在各级英语赛事中屡获佳绩。她本人也在论文、微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比赛中多次斩获晋江市一等奖。从省级骨干教师到高级教师,再到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谢雪惠始终坚信:“唯有不断挥桨,才能突破激流。”
如今,谢雪惠身兼教学与行政管理两项工作,更加忙碌,但她毫无怨言,两手抓得稳,从不耽误任何一方。砌田小学校长真让军对她赞不绝口:“谢老师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更可贵的是她永不停步的学习精神,不断自我充电、开发教学工具、创新方法帮助学生。有谢老师,是学校之幸、同事之幸,更是学生之幸!”
谢雪惠用她的“倔”融入了晋江,用她的“憨”点燃了课堂,用她的“痴”照亮了乡村教育的路。在砌田小学这片土地上,她不仅教授着ABC,更播撒着热爱与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