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海实验幼儿园陈婉芳:

童心世界里的“魔法园丁”

她善于倾听孩子的愿望,组建足球赛现场的“迷你远征军”;她会蹲在泥土之中,和孩子们一同享受种植土豆苗的乐趣,还能将家长的焦虑转化为育儿的甜蜜。这位“95后”青年教师宛如一道绚烂的彩虹,一端连接着幼儿园的滑梯与秋千,另一端系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与信赖。

在晋江市安海实验幼儿园的六年时光里,陈婉芳凭借“宠娃大先生”的热忱、“责任担当者”的细腻、“硬核协作人”的智慧,把幼教日常酿成了一罐罐香甜的蜜。孩子们在这甜蜜中茁壮成长,家长们因这甜蜜而倍感温暖。本报记者 刘泽宇 董严军

将孩子的奇思妙想

化为现实

“老师,为什么小班就没有足球课!”当小朋友煜皓把脸蛋贴在玻璃上,眼睛发亮地望着操场上的足球赛时,陈婉芳心中的小火花瞬间被点燃。3天后,她如同一只护崽的母鸡,领着20多个背着小水壶的“迷你球迷”,浩浩荡荡地闯入了正在养正中学举行的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赛场。

观看足球比赛时,小朋友蔡依彤攥着陈婉芳的裤腿,眼睛瞪得滚圆:“老师,足球运动员竟然是外国人,他好厉害,我等一下想和他拍照!”“哇——”当外国球员踢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时,孩子们的惊叹声几乎掀翻了看台。就连维持秩序的保安大叔都笑着打趣:“老师,你们这届球迷的年龄创纪录了!”

此外,陈婉芳还多次组织探访农场、与少先队员手拉手、足球亲子运动会、清源山研学等活动,为孩子们开启了探索世界的新窗口。中班时,正值植树节,陈婉芳带领孩子们前往农场,开启亲子种植土豆之旅。夕阳西下,整片土地都被染上了金色。孩子们灰扑扑的小手上沾满泥土,却紧紧攥着自己种的土豆苗不肯松手,脸上满是期待。

从养正中学现场观看足球比赛,到农场里种植土豆,陈婉芳把孩子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也把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家长周苗苗说:“女儿陈紫涵从农场回来后,每天都要对着盆栽讲半小时的悄悄话,他说陈老师告诉他们,植物听得懂小朋友的心事。”

用细节编织

家校信任的锦缎

鑫鑫是班级里的“稀客”——过敏体质让他从小班到中班始终断断续续入园,更让老师们揪心的是他对幼儿园餐食的抗拒。最初,陈婉芳尝试用水果、面包哄他吃东西,他却总是板着脸推开:“不是我的东西,不能拿。”陈婉芳和鑫鑫的妈妈商量后,从家里带来了专属的碗筷。

当保育员将卤面盛入那副印着小熊图案的餐具时,鑫鑫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从试探性地吃一小口,到大口吞咽。到中班下学期时,他已经能把餐盘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天天逐渐鼓起的腮帮,让陈婉芳内心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鑫鑫妈妈说:“陈老师特别关注孩子,她用一羹一匙间的温暖,让孩子喜欢上了幼儿园的餐食。”

“有一次闽南童谣比赛,前一天晚上下着暴雨,陈老师还在加班指导孩子。”那个暴雨夜,家长龚雯雯提前去接孩子,却看到教室的灯还亮着——陈婉芳的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裙摆滴着水,正捏着学生陈璟源的小手练习手势。

龚雯雯说:“我很佩服陈老师,她把每个孩子都视若珍宝。”当比赛顺利结束后,龚雯雯等着孩子投入自己的怀抱,却发现璟源扑向了陈老师。“我一点都不嫉妒,只觉得感激。那些放学后的灯光、被雨水打湿的裙摆、重复了无数次的‘再来一遍’,哪里只是在教一首童谣?那是老师把耐心和期待,一点点织进了孩子的成长里。”

凭借专业素养与热忱之心,陈婉芳搭建起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长在每一处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温度。

“作为新教师的‘硬核协作人’,她将自身的成长经验总结成‘避坑指南’,独创‘沉浸式带班’模式,解析班级管理、家长沟通的‘通关密码’,亲自指导同事深入开展业务实践,以行动诠释教育使命的传承。”谈及陈婉芳,晋江市安海实验幼儿园园长颜秀贵不禁竖起大拇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