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晋江市实验幼儿园曾敏惠:

用蚌的温柔,将每粒沙磨砺成珠

在晋江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室里,总能看到一个温暖的身影:她蹲下身与孩子们平视交流,午睡时为踢被子的孩子轻轻盖好被子,活动时带着孩子们快乐地唱歌跳舞。

她就是曾敏惠老师,孩子们的“曾妈妈”“好姐姐”和“大朋友”。十七年的教学时光里,她用蚌壳般的包容与坚韧,将一颗颗个性迥异的“小沙粒”温柔包裹,在时光的磨砺中共同孕育出璀璨的教育珍珠。

本报记者 欧阳霆 董严军

童心守护者:

用专业与爱浇灌成长

“曾老师说话总是轻轻的,像棉花糖一样软。”陈佳玥眨着大眼睛说。这个小姑娘最喜欢午睡后,曾老师给她扎的小辫子,“曾老师会给我们扎各种漂亮的小辫子。”在佳玥心中,曾老师不仅教会她唱歌跳舞,更懂得如何安抚她的情绪。“想妈妈的时候,曾老师特别温柔地安慰我。”

曾敏惠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处处可见。她指导的《孝道代代传》在晋江市“家风书场”展演中广受好评,带领佳玥在“故事演说家”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但更让家长感动的是她的教育智慧——当孩子不愿收拾玩具时,她会说:“天黑了,小积木找不到家会害怕的。”简单的角色转换,既维护了规则,又培养了责任感。

对于特殊需要的孩子,曾敏惠更是倾注了加倍的心血。有自闭倾向的小烨刚入园时,常常突然大哭大闹。曾敏惠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这一连串行为的背后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开始时常有意地接近小烨,和他聊他喜欢的话题。从不理会到偶尔点头、摇头回应,再到用一些短句回答,小烨的抵触情绪在曾敏惠的“自作多情”中消融了。取得阶段性进步后,曾敏惠开始尝试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小烨认识自己的一些行为的不当;她还和小烨的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到了一套在家、在园都适用的“奖励法”来激励他。就这样,一个爱哭爱闹、不守纪律的“小顽童”逐渐长成了一个有自我约束力、大方自信的小能手。

教育引路人:

以专业成就每个孩子

“远远就能听到她热情的招呼声,一天的工作心情都会变好。”保育员许美玲和曾敏惠搭档6年多,亲切地称她为“小太阳”。这对黄金搭档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班级”称号。“要是换搭档,我可不愿意。”许美玲笑着说。

年段长吴霞用“天然爱孩子”五个字,概括曾敏惠的特质:“她身上有种特别的亲和力,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围在她身边。”这种与生俱来的教育天赋,加上扎实的专业素养,让她成为园里的中坚力量。

十七年教育生涯,曾敏惠始终保持着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她构建的“四维育人”模式,将爱心平等、精细常规、言传身教、家园同心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这一模式让她带领学生屡获竞赛殊荣,带动新教师快速成长,并在教科研工作中收获累累硕果。凭借出色的工作,她曾获评晋江市“优秀班主任”、青阳街道“先进工作者”、学园“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家长眼中,曾老师是值得信赖的教育伙伴。“她总能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佳玥妈妈说。最让家长印象深刻的是曾老师的奖励方式:小红花不是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而是奖励“比昨天进步”的小朋友。“这种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是被关注、被肯定的。”

在曾敏惠看来,教育正是蚌育珍珠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期待蜕变的沙粒,老师是怀抱沙粒、与沙粒休戚与共的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骄傲,我就是那枚幸福与收获同在的蚌;我自豪,我能用自己的爱和接纳,和我的孩子们共同创造一段又一段珍贵的‘珍珠时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