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小记者走进龙湖福林村美育课堂

感受蟳埔簪花文化

本报小记者 林妤菡(晋江英林中心小学)

7月20日,本报小记者走进龙湖福林村公益美育课堂,体验制作簪花黏土作品。

在老师讲解完蟳埔女簪花的由来后,我们便开始了制作簪花黏土作品的环节。我们先将黑色的黏土搓成长条发丝。我和小伙伴明确分工,我负责将黏土搓成长条,她负责将这些黏土黏在帽子上。慢慢地,一顶普通的草帽多了不少“头发丝”。我们将一根筷子横插进头顶的“发丝”,簪花的“盘发”步骤就完成了。接着,我们开始了最难的步骤。只见桌子上多了各种颜色的黏土。在我充满好奇的疑惑里,老师开始了他的讲解,原来,接下来需要我们用黏土做花。我和小伙伴开始分工,她负责做大的花,我做小的花。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眼前的作品大部分还是黑色的“发丝”,我开始着急了,手忙脚乱地捏了一些花。就在这时,我的小伙伴突发奇想地说:“我们试试做个彩虹吧。”我眼前一亮,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于是,我们开始了收尾工作。在我和她的努力下,簪花黏土作品终于完成了,我心中升起了满满的自豪感。

福林公益美育学堂由福林党建+邻里中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心筑梦团队携手晋江华侨文献研究馆、图南文化、乘物研学共同举行。

小记者感言

这次公益美育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制作蟳埔女簪花的技艺,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坚持不懈,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原来,我的手也是这么灵巧;原来,我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施松柏(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平时爱做手工的我,这时就能发挥长处了,我很快就做完黑色浓密的头发。接着,我又用粉色的玫瑰花跟白色的郁金香作为主色,红色小花搭配。老师还夸我这顶簪花帽好看呢。戴着自己制作好的成品,我穿着汉服美美地拍了很多照片。

吴芷萱(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我和伙伴将黑黏土围着帽边围好,再把彩色黏土搓成球,宛如灵动的小精灵,黏成形态各异的花朵,还有许多特色花争奇斗艳。我们发挥想象,用蓝色搭配黄色,好似蓝天与暖阳相遇。老师夸我们的花色搭配很高级。

张泽霖(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我左思右想,选用了蓝色和白色做成小花,在帽檐处围一圈。又用蓝色、白色的玫瑰花及粉色的百合花装饰。我的弟弟又做了一只蜜蜂,放在花丛中尽显风采。我决定做一些不一样的。于是,我做了一只可爱的小猫,让它趴在帽子上,身边有一簇簇的小花。我们又在帽子上装饰了一道彩虹。将这顶帽子戴在头上时,我成就感满满!

程群盈(晋江英林英埔中心小学)

来到龙湖福林村美育课堂,我不仅知道了蟳埔簪花的习俗,还用超轻黏土亲手制作了簪花。看见自己亲手制作的簪花黏土作品,我心里乐开了花。

施欣妍(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我想做蓝白色调的簪花,我先搓五个蓝色小圆球,再把小圆球压扁;接着,把压扁的小花瓣黏在一起,再点缀一个白色花蕾,一朵勿忘我花就做好了。我依葫芦画瓢,做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勿忘我,花有层次地黏在帽子上。我的簪花黏土作品就完成了,我成就感满满!

施沣誉(晋江龙湖衙口中心小学)

虽然一开始有点难,但在助教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作品,戴在头上美滋滋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会了手工,还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看到这个簪花黏土作品,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希望以后还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施靖曈(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指导记者 欧阳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