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顺时而为”养生,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当下正值夏季,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利于心脏生理活动,是养护心脏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夏天五行属火,人易烦躁不安、胸闷气短,耗损心血,所以夏季养心重在清心火、补心血,让心“静”下来。
清心火补气血 为心脏“加油”
盛夏三伏,高温湿热交织,人体似处“蒸笼”,心脏作为“发动机”面临考验。“汗为心之液”,夏天大量出汗伤心气、致心阴虚,易受暑热邪气侵犯,伏天养心尤为重要,心脏病患者更需注意。晋江市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负责人林天钉提醒,伏天养心护心是关键。
“夏季炎热易耗心气,关键的2步就是:清心火、补气血。”林天钉表示,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红豆(含抗氧化剂)可养心;苦瓜、莲子心、绿茶等苦味食物,能清热解暑。此外还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冬瓜汤,西瓜可生津止渴(体质虚寒者少食)。
另外,要避免冷饮过量,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盐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告别误区
科学护心这样做
林天钉提醒,伏天养心护心是“持久战”,要摒弃错误观念,科学养护,但不少人陷入误区,影响健康。
误区一:大量喝冷饮“降心火”。三伏天,很多人用大量冷饮缓解燥热,实则暗藏危机。大量冷饮使胃肠道血管骤然收缩,引发胃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还会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增加心脏负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做法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解暑可适量喝绿豆汤、酸梅汤等温和饮品。
误区二:过度运动“强心脏”。部分人认为夏季出汗多,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越能锻炼心脏功能。然而,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量消耗大,过度运动使身体过度疲劳,心脏负荷加重,且高温下运动易中暑、患热射病。伏天运动应“适度、适时”,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低时,进行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以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