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亲历:从“忽视”到“重视”的转变
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为“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智力发育、代谢调节等至关重要。然而,公众对碘缺乏病的认知仍存在误区。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位普通市民张女士,结合她的亲身经历与专家建议,深入探讨科学补碘的重要性。
张女士是一名35岁的职场妈妈,去年在孕期体检时被医生提醒“碘摄入不足”。她回忆道:“当时医生说我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建议我调整饮食,还特别强调了补碘的重要性。我这才意识到,原来碘对胎儿发育这么关键!”
张女士坦言,过去,她对补碘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认为“吃海鲜就够了”。直到医生解释,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缺碘,仅靠食物难以满足孕期需求,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医生指导下,她开始食用加碘盐,并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的摄入。如今,她的宝宝已健康出生,发育指标良好,这让张女士深感庆幸:“科学补碘真的不能忽视,尤其是孕妇和孩子!”
专家解读:碘缺乏的危害与科学补碘方法
针对张女士的经历,我们采访了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育仁。他指出,碘缺乏病曾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全民食用加碘盐等措施,人群碘营养状况已显著改善,但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仍需重点关注。
碘缺乏的危害大。胎儿期,可能导致流产、早产、先天畸形,甚至智力发育障碍。儿童期,易影响身高、体重发育,降低学习能力。成人期,易引发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
如何科学补碘?建议坚持食用加碘盐:我国食用盐碘含量经过科学调整,适合大多数人群。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每日碘需求量是普通成人的近2倍,可在医生指导下食用含碘复合维生素。合理膳食搭配很关键。张育仁表示,海带、紫菜、海鱼等海产品是天然碘源,但需注意烹饪方式(如避免长时间炖煮导致碘流失)。
破除谣言:碘盐与甲状腺疾病无关
针对“碘盐导致甲状腺疾病”的谣言,张育仁强调:“目前无证据表明科学补碘会增加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风险。甲状腺疾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相关,不能简单归因于碘摄入。”
他特别提醒,高碘地区居民(如部分沿海省份)需根据当地政策选择未加碘盐,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仍需坚持食用加碘盐。对于已确诊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碘摄入量,而非盲目禁碘。
科学补碘 从家庭做起
小贴士
张女士的故事并非个例。据调查,我国仍有部分孕妇、哺乳期妇女存在碘摄入不足问题。为此,我们呼吁:家庭主厨优先选择加碘盐,并注意密封保存以防碘挥发。孕产妇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遵医嘱补充碘剂。通过社区讲座、媒体宣传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正如张女士所说:“健康无小事,补碘需科学。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样,从‘不知道’到‘重视起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