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5月5日),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期,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此时,人体的生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顺应时节调养身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期“健康课堂”,我们邀请晋江市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陈思衡为大家揭秘立夏时节的健康饮食之道。他表示,立夏饮食宜“清补为主,兼顾祛湿”。
清补滋养身心调和阴阳
立夏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增多,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等不适症状。陈思衡指出,此时饮食应以清补为主,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滋养身心,调和体内阴阳平衡。
“清补并非单纯吃素,而是要注重食物的性味搭配。”陈思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鸭肉性凉,既能清热又能补虚,是立夏时节的理想食材。此外,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既能满足身体所需,又不会过于油腻。”
除了肉类,蔬菜水果也是清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陈思衡建议,立夏时节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果,如黄瓜、西红柿、苦瓜、西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清热解暑,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做好祛湿有助健脾
立夏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人体易受湿邪侵袭。中医认为,湿邪重浊粘滞,易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立夏时节的饮食还需兼顾祛湿,通过食用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来增强脾胃功能,排出体内湿气。
“薏米、赤小豆、冬瓜等都是很好的祛湿食材。”陈思衡分享道,“薏米能健脾利湿,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冬瓜则能清热解暑、利尿排湿。这些食材可以搭配煮粥或煲汤,既美味又养生。”此外,陈思衡还提醒,立夏时节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及甜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邪内生。他建议,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加入一些辛香调料,如生姜、葱、蒜等,既能提味增香,又能发散湿气。
建议:因人而异科学饮食
在采访中,陈思衡强调,立夏时节的饮食调养需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科学安排。“体质偏热的人,可适当多吃些寒凉性食物,如绿豆、芹菜等,以清热降火;而体质偏寒的人,则应多吃些温性食物,如韭菜、龙眼等,以温补阳气。”他指出,“同时,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饮食,避免病情加重。”
此外,陈思衡还建议,立夏时节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多喝水,适量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也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抵御湿热之邪。“饮食调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思衡总结道,“立夏时节,通过遵循‘清补为主,兼顾祛湿’的饮食原则,结合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安排膳食,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