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攀升,咱厝各大游泳场馆迎来不少客流。记者走访发现,从清晨6点的“银发晨泳队”到傍晚下班后的“白领解压专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正以游泳开启健康生活。那么,你知道该如何科学畅游享健康吗?
游泳馆客流量增加
“近期客流量较春季增长超30%,尤其是周末时段,亲子游泳、成人培训课程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某社区游泳馆负责人表示,从全民健身到康复理疗,游泳正以多元角色融入大众生活。无论是为健康“投资”的上班族,还是寻求康复新途径的患者,科学游泳都是非常不错的。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市民李女士(35岁,上班族),她表示“工作日久坐肩颈僵硬,周末游两圈全身舒畅。现在还会带女儿一起学蛙泳,既锻炼身体又增进亲子互动。”
科学游泳 专家支招防误区
针对游泳爱好者常见的认知偏差,记者采访了游泳培训机构的张教练。他强调:“游泳虽是低损伤运动,但若忽视科学方法,反而可能引起运动损伤。”
他表示,有不少误区须注意,比如空腹游泳易低血糖、忽视热身与拉伸、过度追求速度等。建议饭后一小时下水,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抽筋。入水前需动态拉伸肩、背、腿部肌肉,游后静态拉伸防止肌肉僵硬。新手应以“持续划水30分钟”为目标,而非盲目追求距离。此外,张教练建议:初学者优先掌握蛙泳,熟练后可交替练习自由泳、仰泳,避免单一泳姿导致肌肉劳损。应急方面,建议学习“踩水自救法”(双腿交替蹬水+双手划小圆),关键时刻可争取救援时间。
游泳+康复 特殊人群新选择
记者发现,游泳正成为颈腰椎疾病、哮喘患者的康复辅助手段。咱厝骨科医师王芳泰指出:“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压力,游泳时全身肌肉协同运动,对脊柱稳定性训练效果显著。”比如,颈椎病患者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蛙泳训练,配合颈部肌肉拉伸,三个月后疼痛缓解率达85%。哮喘儿童在恒温泳池进行趣味游泳课,60%患者肺活量提升15%以上。
王芳泰提醒,游泳前需进行专业评估,严重脊柱侧弯、心肺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后避免立即吹空调或喝冷饮,以防温差过大引发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