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体验当医生,太好玩了。”“妈妈,以后我要少看电视,保护眼睛。”……近日,一场“小小眼科医生”体验活动在爱尔眼科(安海店)温馨开启,20多名萌娃身着白大褂,在医生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探索“心灵窗户”的奇妙旅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蓝天白云、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吗?”活动伊始,爱尔眼科的医生以一个充满童趣的问题,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拿出眼球解剖模型,像变魔术般拆解出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零件”,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解释:“角膜就像窗户上的玻璃,要保持干净透亮;晶状体像奶奶的老花镜,能调节看远看近;视网膜则像照相机的底片,负责‘记录’看到的风景。”
当讲到“为什么长时间看电视会近视”时,爱尔眼科的医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小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晶状体累得“凸”了起来,再也变不回原来的形状。“所以小朋友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看15分钟就要望一望远处的大树!”
在护眼习惯环节,医生通过“找茬”游戏,让孩子们找出视频中错误的用眼行为——躺着看书、在强光下画画、揉眼睛的小动作一一被识破。“揉眼睛会让细菌跑到眼睛里,就像把脏东西放进水杯里,眼睛会生病的!”医生说着。
当天,最让小朋友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扮演。
有的小朋友像模像样地指着视力表,奶声奶气地对“小患者”说:“请用小手指出‘E’的方向,这个……对啦!这个呢?”小“患者”踮着脚,努力辨认视标,偶尔指错方向,逗得周围的小朋友哈哈大笑。医生在旁轻声指导:“检查时要遮挡另一只眼睛。”
此外,最神秘的环节当属色盲检测。医生拿出色彩斑斓的检测图,孩子们围成一圈,像侦探一样仔细辨认图案。“我看到了数字3!”“不对,是数字5!”当医生揭晓答案时,猜对的孩子兴奋得拍手,没看懂的孩子则拽着医生衣角追问:“为什么我看到的是花?”医生耐心解释:“有些小朋友的眼睛对颜色‘不太敏感’,就像有的小朋友能分辨草莓味和苹果味,有的小朋友分辨不清,这些都是正常的。”
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纷纷称赞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平时跟孩子说‘少玩手机’总不听,这次看她当小医生给别人检查视力,很认真,还会主动说回家要少看电视。”家长李女士感慨道。
家长感言
吴沛桐的家长:这次“小小眼科医生”活动非常不错。现场既有爱眼知识的科普,又有角色扮演,让小朋友在玩乐中,体验当一名眼科医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杨景祯的家长:特别感谢这次“小小眼科医生”活动!孩子穿上白大褂有模有样,跟着医生学查视力、认仪器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了爱眼、护眼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