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啃书生活”

我与阅读

王 缘

啃书,是我这两年的一种阅读模式。何为啃书?就是不挑肥拣瘦,不跳脱省略,一字一句,慢慢品尝纸质书中的味道。

之前,我的阅读习惯很浮躁,尤其体现在买书与读书的差异上。那时我常常“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一碰上喜欢的书,或人家推介的好书,就迫不及待地买下来,天天刷新着快递运输的进程。等书送达,剥除塑封膜、随意翻几页后,我便褪去了欣喜,随意将之塞入书柜,准备找时机再读,却一而再地“爽约”。想来,新书到家,我便产生了“已拥有”的心理,从而导致无限期拖延,觉得何时读都可以。

日子久了,书柜成了拥挤不堪的“庞然大物”。检视我的书柜,里头包罗万象,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它们本是我精挑细选来的好书,却因为我的浮躁,一再延长与之相遇的时间。挨挨挤挤相互依偎的书册,被五层隔板从低到高架起,俨然一座书山。

眼看书柜要挤不下,我决定开启“啃书计划”,不买新书,从“已拥有”的开始读起。一开始,我很难专注,眼睛盯着字里行间,心思却飞到了千里之外。那时候,强迫自己读书的几十分钟如若上刑,内心苦不堪言。

慢慢地,读书渐入佳境。书中的风景、故事和情感吸引着我,让我的心弦随之共振。沉下心慢读各类书籍,是踏实而丰盈的幸福体验。随着阅读的旅程向前,终点也在不知不觉中抵达。

书快读完,我又开始逡巡书柜,提前决定下一本读什么,我喜欢这个选择的过程。站在“书山”前浏览书脊上的名字,满怀憧憬地预约下一阶段的“风景”。历史读累了,下一本换小说,跳出沉重的现实;外国名著看倦了,下一本换明清散文,淘洗隔阂的语言。

啃书之路持续三年,我已读完上百本书。其中既有社科大部头,也有一直想看却没有勇气挑战的古典名著。啃书之后,我的阅读状态更沉静、更专注,也不再“挑食”。有些书读来轻松,收获的是惬意和美的享受;有些书读得吃力,但却锻炼了头脑,汲取了全新的知识。

对我来说,逐字慢读,就像是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交朋友,跟随着他们展开心灵地图,在精神世界漫游。一天天接力,将一本厚书读薄、读完,我不仅收获了成就感,还增加了专注力和耐心。更令我欣喜的是,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穿插、勾连,交织成精神的网,给予我物质生活之外的另一种思考和可能。

一页页啃书,让我尝到了其中微苦但有益身心的部分,也从中悟出了“啃”的生活滋味。我想,不只是读书,生活也要用“啃”的功夫,不管是硬骨头,还是麻烦事,只要鼓起勇气前往、义无反顾执行,就一定会踏平荆棘,也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