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业务的便捷化与多样化发展,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为助力消费者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本期消保小课堂特为您奉上金融安全指南,涵盖日常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移动支付风险防控、电信网络诈骗警惕、理财风险规避及假币风险识别等多方面实用知识。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守护金融安全环境,畅享便捷且安心的金融服务。
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渠道获取、加工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个人情况的信息。
如何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在不明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和交易认证信息。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
防范移动支付风险
条码支付是以条码为信息载体,通过移动终端或商户受理终端直接或间接获取支付要素以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常见的条码包括二维码、条形码等类型。在使用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做到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轻易将个人二维码信息泄露给他人,不通过二维码支付进行大额交易。加强对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安全管理。核对账户名称与商家是否一致,与商家确认账户名称是否正确后,再进行支付操作,如发现异常立刻停止支付。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不随意连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防范理财风险
认购理财产品请找准银行公示的官方渠道。选购理财产品前,请认真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理性购买适合自己的产品。不盲听、盲信、盲从,不追逐“热门产品”。购买理财产品时,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及合同条款,了解产品期限、投资方向流动性、预期收益率和产品风险后再签字购买。
防范假币风险
面对假币风险,不法分子手法层出不穷,如利用灯光昏暗、收款繁忙时混杂假币,或先付真币后调包,甚至设局诱骗消费者捡拾假币。消费者要警惕支付环境中的异常,仔细检查钱币真伪,切勿轻信“平分捡拾钱币”的谎言,同时对使用假币的试探行为保持高度警觉。让我们共同增强假币防范意识,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