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伶(晋江永和英墩小学五年3班)
妈妈说,成长就像捡贝壳,弯下腰才能发现藏在沙砾里的光。——题记
第一次翻开《书小贝海洋奇趣之旅》,我就被插画里那个戴贝壳发卡的女孩吸引了。她举着放大镜观察潮汐的模样,多像我蹲在小区池塘边找蝌蚪的样子!不过最让我心跳加速的,是书小贝和伙伴们用“知识锦囊”解开谜题的情节——原来课本里的公式,真的能变成冒险的钥匙!
记得一节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用吸管做“海水淡化器”。我手忙脚乱,不小心把盐水杯打翻,袖口黏糊糊的像被章鱼舔过。正想放弃时,突然想起书里麦小麦说过:“失败是海藻汤,熬久了才有鲜味。”我擦干桌子重新来过,把吸管剪成锯齿状,学书里“虹吸原理”的插图调整角度,终于让第一滴淡水“叮咚”落进杯子。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书小贝在喊:“看!科学魔法生效啦!”
书里“荧光海滩”的故事还帮我化解了尴尬。寒假,爸妈带我去灵源山露营,我逞强要表演钻木取火,结果手心磨出泡也没冒烟。就在同行的男生们偷笑时,我抓起手电筒照向草丛:“快看!这里有夜光菌,和书里写的荧光浮游生物是亲戚!”大家立刻围过来,点点绿光在我们指尖跳跃,像捧着一把星星。原来换个角度看世界,糗事也能变奇遇。
现在我的铅笔盒里总躺着一枚小海螺,是去年在黄金海岸踏浪时买的。每次解不出奥数题时,我就把它贴在耳边,幻想听见书小贝在说:“要不要试试画个思维导图?”上周末做轮船模型,我就是用这招把爸爸修家电的锡纸剪成螺旋桨,用吸管当排气管,还在甲板上粘了片银杏叶当帆。当它在澡盆里晃晃悠悠起航时,我觉得自己就是驾驶着“鲲小龙”的书小贝!
合上书时,窗台上的茉莉恰好开了。洁白的花瓣多像浪尖的泡沫,托着我那些被勇气和智慧浸透的小故事。或许我永远去不了真正的深海,但在生活的池塘、教室的课桌,甚至打翻的盐水杯里,处处都有等着我去打捞的成长宝藏!
那天,我还在操场捡到了一片银杏叶,叶脉的纹路竟像极了航海图。我把它夹在书小贝遇见发光水母的那页,忽然明白——原来每个笨拙的成长,都是大海写给陆地的情书。指导老师 刘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