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一生其实就是在一边做着选择题、一边成长的过程。从小选择玩具、兴趣班,长大后选择报考的学校、职业,待到成年又要选择共度一生的伴侣……当然,也正是在这些选择题中我们养成习惯,塑造品性,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不过,当幼儿遇到难题而哭闹时,作为大人的我们却总是以哄骗、打骂为主,很少意识到,其实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做出抉择。这不,前阵子带俩娃一同前往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游玩时,孩子的哭闹就让我们家长束手无措。
原本整个过程进展顺利,该看的动物、该看的表演一个不落。可也就是在最后一场马戏团的表演中,一枚不安的因子却埋下伏笔。其间,因为现场演员的互动,向观众扔下不少长条的气球,我眼明手快为俩娃一人接到一条气球。可殊不知,表演结束准备离场返程时,哥哥却突然大闹起来,非要我们帮他将长条气球弯曲成“7”字形(他的幼儿园学号为“7”)。
明知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但碍于人多,我们还是先以哄为主,但劝了半天他依旧不依不饶,甚至变本加厉——原地爆哭。最后,我们怒火中烧,将他强行拉到车上,任由他一路折腾……但回到家中,我却为自己没能很好地教育孩子而懊恼。为不让自己今后面对此事束手无策,为不再简单粗暴地处理给孩子留下不愉快的情感记忆,我决心觅寻对策。
可当孩子遇到难题而哭闹时,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选择正确的解决方式?此时,心理学中的“两难抉择问题”闯入我的脑海中。在心理学中,两难问题指的是那些具有两个潜在冲突的选项,通常涉及道德、伦理和个人价值观的抉择,反映个体在面对复杂情境时的心理冲突和决策困难。当然,它也有解决策略:首先,换位思考,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其次,帮助他理清两个选项;最后,再由幼儿权衡利弊自己做出选择。当晚,我如获至宝。
第二天,当哥哥刷完牙又为吃糖果而闹脾气时,我知道时机已到。于是,我瞅准机会,结合他们近期阅读的绘本《牙齿村的故事》,就上前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果,你也可以吃。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吃完牙齿们晚上就会引来蚜虫而哇哇大哭,那你是想现在吃招来蛀虫,还是明天再吃让他们笑哈哈?”结果,权衡利弊后哥哥竟然真的选择了后者。
哥哥如此,妹妹同样可以如法炮制。有一回,两人在滑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可妹妹突然霸占着不肯往下滑,两人就此陷入一场争斗。此时,我便上前告诉妹妹:“爸爸知道滑滑梯很好玩,你也可以自己玩,不过要是和哥哥一起滑,下回他的玩具也会和你分享,那你怎么选?”不出所料,妹妹也选择了后者,并在这次选择中学会与别人分享。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孩子们遇到棘手的难题,我就会使出“两难问题”,让他们自选,而且屡试不爽。显然,“两难问题”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挑战。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策略,我们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一如电影《少年的你》中提到:成长很慢,每一步都是不能涂改的选择题。既如此,我们何不把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不管单项选择题,还是多项选择题,让他们尝试着自己解答,自己权衡利弊,在成长之路上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