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疲劳似乎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然而,当疲劳感通过正常的休息无法缓解时,这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累了,而是可能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今天,本期聚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一隐匿的健康问题。
慢性疲劳危害大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晋江市中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副教授郭森仁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为系统性运动不耐疾病,是一种持续的、无法用常规劳累或疾病解释的疲劳症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征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发病时间,不是先天性的,也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即使经过休息,疲劳感也无法得到缓解,并且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下降。
“慢性疲劳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免疫力下降、肾病、肝病、心脏不适、脑卒中、眼出血、咽炎、带状疱疹等。”郭森仁介绍,过度劳累使人的气血耗损,血液运行不畅,直接导致人体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容易感冒。疲劳状态下,加上工作、精神紧张,特别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腰酸腰痛、腿肿、眼睑浮肿、蛋白尿,甚至血压升高、头晕等表现,最终发生肾脏损害。过度劳累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使人体更容易患各种疾病,包括各种肝炎病毒感染;而长期熬夜则会令肝脏功能紊乱。此外,经常熬夜、加班,发生卒中的风险会更高。特别是高血压人群,劳累和熬夜容易让血压骤然上升,导致脑卒中。
如何应对慢性疲劳?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件事来远离慢性疲劳。
郭森仁建议:作息规律不熬夜,合理安排时间,调整生活节奏,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和学习;避免久坐和大脑长时间高速运转,每工作或学习1小时,休息5—10分钟,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走一走,扭一扭脖子和腰部;保证晚上和周末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定时用餐,控制进食总热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少吃零食和夜宵;养成运动习惯,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每周进行2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学会释放压力,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健康,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郭森仁提醒:慢性疲劳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它在提醒你的身体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负荷。这时,如果你停下来多多休息,进行充分调整,就可以减轻对身体的伤害。若未引起重视,未及时休息调整,那么“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大问题”,严重威胁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