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我提灯的人

李婕敏

起样、去白、镂空,恍恍惚惚,微光缕缕,平静心灵。抬望眼,那为我提灯的人正悄然立于时光的斑驳之处。

小时候,幼稚无知而又充满童真的我总依偎在奶奶的怀中。灯光熹和,我望着她的大手随红纸摆动,细腻轻柔,片片碎纸掉落,如蚕啮叶,有趣得很。

“奶奶,我也想学剪纸!”说罢,那灯下便多了一抹小小的剪影。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日复一日地裁剪手中的方寸纸片。

学了一周的我自以为已掌握了许多技巧,便心满意足、沾沾自喜,甚至对基础的剪纸已经有些不耐烦,闹着要学习绝活儿。而奶奶只是温和地微微笑,示意我继续剪纸。

我不以为然,轻拈起一张红纸,手执红剪子,已起样的红纸在我手中左右翻动,剪子沿着线稿徐徐剪裁,奶奶最为得意的枝头飞鸟图在我手中逐渐成形。我充满自信,随着“咔嚓”几声,红碎纸如雪花般从空中坠落,这图便剪好了。可那线条错综复杂,揉成了团似的,细的缝口极不平整,线条僵硬,毫无飞鸟应有的灵动活泼。

我低头望着这份残次品,陷入了沉思。奶奶拉起我的小手,意味深长地说:“剪纸见人心,不静心,怎镂纸?”说罢,她眉目轻挑,似是对我饱含期望。

刀镂纸,手镂心。我谨记奶奶教诲,重握红剪,重拈红纸,静下心,静如止水。我细细地沿样稿剪下,刀刃有力,丝丝线条在坚定的清脆声中被裁剪而下,错落有致的空白连贯而充满张力。忽遇一处转折,惊觉已误入“藕花深处”,难有周转之余,我的心中不免略有浮躁,但看着奶奶温和的眼神,随即又静下心来。终是柳暗花明,思绪翩飞之后“惊起一滩鸥鹭”,愈为巧妙。手中的剪子愈加坚定,我屏气凝神,这一直一弧,更是蕴含复杂技法。刀刃于红纸上游走,一刀刀,镂去了浮华,只剩玲珑。

灯光恍惚,我轻轻地将已完成的“枝头飞鸟图”细细展开。仔细端详细微之处,转折、衔接已是十分流畅,纸面上是那细致、轻柔的刀触。“绝活已传给你了”,奶奶望着我的作品再次露出那温和的笑,我的内心已充满温暖与自豪。

剪子除浮华,去心中浮躁。奶奶徐徐引导,为我提起一盏指路明灯。她手中的剪子裁出精美的图样,也修去我毛躁的棱角。

刀剪纸,手镂心。镂去焦躁,镂去浮华,恍惚间,那微光照入我心。(作者系泉州五中初二学生,指导老师:林清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