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晋江与尤溪的历史情缘

叶荣宗

今年年初,晋江市与尤溪县结成山海协作的对口合作市县。一市一县两相望,一山一海总关情。金秋十月,一群晋江的文史爱好者,乘着这股劲风和热风,走进尤溪县,领略这里的山水风光,体察乡村的风土民情,寻觅这个千年古县的历史渊源。

晋江市建县于唐开元六年(718),尤溪县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距今都有1280年以上的历史。晋江市位于闽南中部沿海,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称。尤溪县位于闽中地区,自古也有“闽中明珠”之誉。晋江市的人口约为尤溪县人口的6.3倍,尤溪县面积约为晋江市面积的5.3倍。两地虽未交界相邻,但总是凝视相望。尽管两地使用的方言有区别,但两地历史与文化渊源深厚,不少民俗与典仪相通共融。

北宋政和八年(1118),婺源人朱松考中进士,初授建州政和尉,后调任尤溪尉。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松的妻子祝夫人在尤溪城关水南郑安道家生下一名男婴,取名朱熹。儿童时期的朱熹随母亲在尤溪生活和读书,7岁时才从尤溪迁往建州(今建瓯)。

这个朱熹,后来成为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李侗是南平人,朱松的同门师友,后被列为闽学四贤之一。朱熹19岁考中进士,于多地为官。朱熹一生追崇孔家儒学,研读四书五经,撰写《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大量著作及诗文,成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并成就了“程朱学派”,成为理学一代宗师,被后世尊称为朱子、朱文公。

其实,早在朱熹出生的半年前,朱松就奉调来到晋江任当时石井镇(今安海镇)的首任镇监官。到任后的朱松,时常集中镇上的优秀学子讲习理学。镇上富家黄护为朱松在官署旁建了一座“鳌头精舍”,作为讲习的场所。朱松是泉州开讲理学的第一人,因此安海也有“闽学开宗”之誉。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考中进士,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任同安县主簿。同安与晋江相邻,朱熹除了及时化解两县因土地纠纷的矛盾外,还经常来到其父亲工作过的安海镇会亲访友,并在石井书院(原鳌头精舍)内讲学,与安海镇结下理学文化之缘。如今,安海镇有着“二朱过化”的传说,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考,尤溪县自宋朝以后,涌现出150余位进士。晋江在古代科考中成绩斐然,共涌现出11位文武状元、1850多位进士。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样是晋江理学的宗师。在明朝理学鼎盛时期,晋江就涌现出蔡清、苏浚、陈琛、李廷机、孙振宗、蔡鼎等理学大家。这些名宦贤士,从一个侧面奠定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固基石。

文化旅游、文旅融合是当今出行的一种时尚与需求。作为爱好文史的一个群体,这种需求更为迫切,也是一种使命。于是,我们走进尤溪的朱子文化公园,亲历纪念朱熹894年诞辰活动;走进洋中乡桂峰村,历览蔡氏古村古厝的风采。还有联合梯田、汤川峡谷等自然风光同样诱人亲近。

在尤溪,我们还品尝了山笋野菌、农家百宴、古方米酒和大条面、烤光饼等美味佳肴。当然,当地的导游对晋江的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五里桥、渔村战地文化公园等景点也大加赞赏,对晋江的海蛎煎、土笋冻、鲍鱼捞面、紫菜丸汤、凉拌海带等美食同样赞不绝口。其实,山珍与海味,香与鲜配对,就是不饮酒也会醉。

今年是两地对口合作的首年,双方已制定出协作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对接合作,以及在人文、生态、交通、旅游、社会事业领域深度互融,努力构建互动、互补、互惠的发展格局,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并为新时代山海协作提供样板。山海协作,前景广阔。晋江与尤溪,山海总相依,未来更可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