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破茧成蝶第一步

林美聪

面对未知的恐惧,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曾经说过:“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它。”可试问,又有多少人有足够的勇气,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穿过那布满荆棘的未知?更何况,需要踏出自己舒适区的还是两个即将踏入幼儿园的小朋友。

其实,早在开学前一个月时,作为父亲的我就已经早早陷入焦虑状态,并在脑海中无数次模拟他们在校园内遇到的难题,以及遇到难题时的窘状。为此,开学前一天下午,我与孩子的妈妈商量,趁着开学前开第一次家长会的时机,带两个孩子入园熟悉,让他们对未来的教室产生兴趣和好感。

然而,理想与现实终究不能轻易地画上等号。就在我以为前一天已经为他们做好心理建设,第二天应该不成问题时,就碰到了第一个“拦路虎”。虽然幼儿园允许家长第一天入园陪读,而且当天只上到上午十点半,但孩子妈妈需中途回校上课,这让女儿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即便我如何劝慰:教室内外有那么多玩具,老师等下就会为他们送来点心,哭泣的小朋友有多丢人……可她已全然不顾,就是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就是要放声大哭。

孩子内心的分离焦虑——即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此刻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我知道,前一天所做的努力在孩子的哭声面前早已荡然无存。接下来,妈妈只好和女儿一抱再抱、一别再别,直到女儿的情绪得到安抚。

第二天,我们吸取教训——妈妈退出接送名单。可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第二天临时通知不再让家长陪读,所以家长只能送到教室便得离开。这下可好,连我都不能在场陪伴。女儿开始啼哭,紧接着强忍一天的儿子也不再顾全大局,俩人生拉硬拽着我,哭哭啼啼地乞求爸爸别走。试问:有哪一个父亲,能受得了孩子的泪眼汪汪?

那天早晨,我就在强忍不舍、狠心离开与窗前窥探到那两双泪眼又返回教室之间来回切换。直到小一班的老师告诉我:每个小朋友都得踏出那一步。我才突然意识到:是啊,一个人如果在自己的舒适区内待久了,就会安于现状,不去谋求改变,永远生活在被他人安排好的“花盆”中。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如果孩子都无法勇敢地走出父母的舒适区,又如何成为父母的骄傲?所以,即便我再心疼,终究要转身离开。

然而,说来也奇怪,就在我们为孩子担心焦虑时,他们却能给你带来惊喜。原本以为,当天放学去接他们时,他们必定会双眼通红,哭哭啼啼地投入爸爸的怀里。可谁承想,当我赶到教室和他们四目相对时,两个孩子却格外镇定,没有一下子冲出,而是乖乖地等到老师念到他们的名字时,才起身走出教室。

更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当我从老师口中得知他们当天一直处于一人哭完另一个人跟着哭的循环状态,以为他们会在回去的路上闹情绪,甚至提出第二天不想上学的要求时,两个小家伙却在车上告诉我,虽然哭了好几次,但幼儿园挺有趣,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看来,是我小瞧他们了,孩子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脆弱。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恐惧,他们会哭会闹,可擦干眼泪后,依然能笑着迎接父母。即便我知道往后他们还会再哭再闹,但我必须相信他们,放开手让他们自由飞翔。

随后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他们就像一只慢慢冲破黑暗与束缚的蝴蝶,哭泣的次数越来越少,哭闹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甚至会分享他们当天的趣事,得意于自己如何战胜困难。两个孩子的经历,也给我这个一线教师上了一课:每个孩子都有可塑性,他们能走出我们意料之外的精彩。

的确,破茧成蝶的第一步,就是勇敢走出舒适区,去接触不同领域的人,去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要知道,真正的成长,是不断地优于过去的自己。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拼尽全力后,振翅飞向那片广阔的天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