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什么起洋楼?

许谋清

我寻找一种被遗忘的人,或者是被忽视的人。比如柯南,比如蔡德次。蔡祖醒也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他家的房子地势比较低,又临近梧垵溪,只要发大水,溪水就直逼他的家门口。他儿子娶亲,赶上发大水,新娘子进不了门。后来,借人家的门板临时搭一个桥,让新娘子走那门板进了他们的家门。当然,蔡祖醒和柯南、蔡德次一样,几乎没有故事。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人,是因为他儿子蔡德鑨。我们从“玻璃大王”蔡德鑨倒推着找到了他。蔡祖醒有7个儿子,穷,怎么办?梧林又很封闭,无路可走。蔡祖醒开窍,他发现当时的梧林是小封闭,但梧林的外边并没有封死。哈,天无绝人之路。他让大孩子都走,都去菲律宾,身边就留两个小儿子——蔡德鑨和蔡德辙。前边5个儿子也都没有故事,淹没在下南洋的人的汪洋大海中。蔡德鑨没被吓住,他也去菲律宾,给他们家找到了财富,也创造了属于他们家的故事,成为梧林故事的强有力支撑。

蔡德鑨有两个故事,在家乡的故事和在菲律宾的故事——家乡的故事就是盖房子的故事,菲律宾的故事就是玻璃的故事;家乡的故事是他的乡愁,菲律宾的故事是他的诗和远方。当然,这两个故事是交叉的。没有出过远门不知道乡愁,没有离开家也不知道什么是诗和远方。

在菲律宾有一样东西让蔡德鑨的心一下子瞎亮了,这就是玻璃。几个哥哥都去了菲律宾,就蔡德鑨和小弟憋在梧林老家。老家的窗户都是小小的石头窗,一个“四”字,四面是石头,中间两竖还是石头。笨笨的石头窗,矮矮的砖石平房。长期憋在老家,又挤在暗暗的小房子里,第一次看到玻璃窗,让蔡德鑨的心好像一下子打开了。玻璃,隔着它,能清晰看清外边的世界;做成镜子,又可以清晰地看清自己。蔡德鑨从玻璃上看到自己人生的路。他用打工挣来的小积蓄开了一家玻璃镜框店,当时是一项热门生意。一个人,当老板也当小工,几百斤一箱的玻璃也自己扛。用脑子,不惜力,事业有成,不负苦心。20岁,白手起家;30岁,一年能到手数千银圆。一个家族,子侄繁多,他成了主心骨,立足于异国他乡的商界,成为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

浓浓的乡愁,他衣锦还乡。这时,他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晋江人。起大厝,在家乡建业,自然盖的是红砖厝。老家原来房子小,现在要盖大房子;原来地势低,现在他要在高处盖房,背靠石鼓山。那红砖,100年后还是那么红;那图案,依旧有棱有角。

蔡德鑨是一个做事精细的人。粘良图、林铅海编写的《梧林故事》一书,讲了两个细节。一是由于衣着朴素,还背着一只旧葭苴(草编提兜),看上去不像有钱人,老板见他打听这打听那,很不耐烦,便故意说个低廉的价格,说:“若是你能多买,就削价卖给你。”蔡德鑨故意问他:“此话当真?”老板赌气说:“现金拿来,当场交割!”蔡德鑨登时笑着打开葭苴,数钱给他……另一个细节是,铺石埕(屋宅前边的石板地)。据说“他当时监督工程,每一块条石安装好,他会拿薄薄的卷烟纸试插石缝,如果插得进去,就要返工重来。”1921年,建了一座二进三开间大厝;1923年,又建一座五开间二落大厝。后来人称这两座大厝为德鑨宅。

可以说,蔡德鑨的红砖厝尽善尽美。但是,蔡朝东让儿子回来,在梧林盖了第一栋洋楼。蔡朝东客气,让蔡德鑨帮着照看。蔡德鑨心里明白,蔡朝东捷足先登了。红砖厝让人羡慕,哥特式、罗马式洋楼却叫人惊异。

为什么盖洋楼?仅仅是光宗耀祖吗?它会把梧林人引向外边的世界。他们这些先行者有责任把自己的宗亲、把自己的同胞的目光牵向广阔的大世界!

红砖大厝落成,一家人却不能像预想的那样欢天喜地地住进去。一大家子,妯娌“鸡吵鸡闹”,在琐碎中计较,在小农传统的束缚里挣扎。封闭梧林人的不仅仅是梧林没有通向外边的大路,还有走不出的心路。

蔡德鑨和他的兄弟分家了。

之后呢?他不是只带他自己一家,而是兄弟各家全部带离梧林,再下南洋,显示一种大将风度。他听到另外一种生活在召唤。

这一次,蔡德鑨事业大成,垄断了菲律宾的玻璃行业,成为“玻璃大王”。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他的小儿子蔡怡苗成为他的心病。这个孩子不学好,整日不着家,甚至飙车。蔡德鑨让他跟七叔蔡德轍回梧林,离开花花世界,希望他能够收心。

蔡德鑨1936年再回梧林,他也起洋楼,而且是五层。

早在蔡朝东建朝东楼时,蔡德鑨就发现了瑕疵:墙面比较粗糙,有的还有小洞。他就问施工队,这是为什么?原来问题出在模板上。蔡德鑨就在模板上下功夫,一定要叫木工刨平了。他还特别从上海请了施工队,墙面就显得很平整。按设计,朝东楼外边是洋的,里边却是中式的。五层厝已经有了卫生间。晋江改革开放初始,楼房里也没有卫生间,蔡德鑨有超前意识。五层厝和朝东楼互相呼应,形成了梧林传统村落的特色格局。

遗憾的是五层厝也没有最后竣工,没有完成内装修。为什么?没人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猜想,可能和他的小儿子有关。

粘良图、林铅海的《梧林故事》描述了这个在梧林的蔡怡苗。他经常骑着摩托车,腰里插着双枪,带着一群小伙伴到石鼓山练枪法,每回总要带着一大包铜钱,掏出来往高处一扔,双手迅即抽出枪来瞄准,将空中正在坠落的铜钱击中……他曾骑着摩托经过狭隘的后洋崎,正当下坡时,突然惊起草丛中的两只鹧鸪,他手疾眼快,双脚夹着摩托车,双手从腰间抽出枪来,“啪啪”两声,将那两只飞起的鹧鸪击落在地……为了炫耀车技,蔡怡苗让人在自家未装修的五层厝前,用木板搭成斜坡,径直将摩托车直开上三楼。

蔡德鑨本以为儿子能在梧林经历一段俭朴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性。当他发现儿子如此炫富,他迷茫了,我们现在还能感觉到他的惆怅。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尼拉华侨团体成立菲律宾援助抗敌委员会,蔡德鑨把准备用来装修五层厝的款项悉数捐献,用于购买抗敌飞机。

德鑨宅人去楼空,但它并不寂寞。鸟雀不时飞来,落在上边。它们带来树种,于是榕树的种子在厝顶上发芽了,长成两棵枝叶茂盛的大榕树。现在,那些盘绕的榕树根,仍然在向人述说一个远行的梧林人的心路历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