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驿五龙 柯芬莹

打开中国电子地图,随着手指的不断拉伸,我们的视线来到晋江市磁灶镇五龙村。带着对磁灶这个陶瓷重镇的好奇,带着五龙这个村“古驿五龙”的历史命题,心中油然而生寻古探幽之思。

然而,村民伸手示意:“喏,就在田间大概这些位置,都荒废了,什么都没留下。”我们大失所望,又心有不甘,径直走进村道,试图感应一丝历史的回响,捕捉一点潜藏的脉络。

五龙村地处磁灶镇东部,位于沈海高速公路晋江出口处,晋江市的第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就在这里。或许,历史和现实自然而然地找到了重合之处。它东邻西园街道苏塘社区,西接印刷基地,南与磁灶镇张林村接壤,北至高速公路,与西园街道车厝社区划山为界。有嘉福、上五龙两个自然村,近两千人。

小而精的五龙村,距离晋江市中心约5公里,不到10分钟的车程。站在村委会门口,双向6车道的水泥路,常年奔流着运送瓷砖的大卡车和行色匆匆的人群。左边半小时通向机场,右边15分钟又可到动车站。或许就是这一地理交通优势,为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各处“跑供销”的磁灶瓷砖销售员们串通了陆空要道,又在今日成长为新的“驿站”,绵延着奔跑的温热。

建村300多年来,五龙村人习惯自称“巴哈村”,或对外称“张林村”,并认隔壁的张林村为“母乡”。只因五龙村是从张林村莲池房分拆出来的,祠堂至今也还在张林村。不管行政区划怎么更改,那里也留存了“摇篮血迹”,始终令人眷恋、慰人心怀。在两村共同敬仰的人物中,都少不了张孙翼(1873—1940)。从1921年兴办新学堂热潮后创办儒林学堂,到更名为“儒林小学”,再到1938年改名为“儒德中心小学”,张孙翼身若巨榕,投身教育近半个世纪。他和他的家族为五龙村培育人才,如春风化雨,殷勤不止。

人们在家则为榕树、为龙眼树,扎根赤土地,支撑起家庭日常四季;出外则辛勤奔波,背靠磁灶瓷乡的优越资源,打拼出一番新天地。2018年,村副网格长张志勤还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一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积极投入家乡的公益事业中。

走进五龙村深处,随处可见的龙眼树依山就势,舒展着浓密的枝叶。村民告诉我,这些龙眼树都是有“名字”的,村中记录清晰可查。在以往的年月里,它们的收成足以应对重大节俗日的开支,所以村民们将它们视如珍宝,当作“家人”。

现如今,古老的驿站随着时光的流转悄然而逝,守候在双龙路上的五龙村委会俨然是新的路标。它与诸多烟酒食杂、家电维修、汽车维修商店交错而居。连同村里新建的两期安置房,并立成新的风景。据悉,两期安置房占地127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共投入建设资金约1816万元。五龙村目前已成立一支4人环卫队伍,进一步加强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成立一支9人专职治安巡逻队,配备4辆巡逻摩托车,实行24小时巡逻。同时,还完成了全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并启动无公害厕所改造项目,实施祖厝整合工程等,村民生活品质向城市居民看齐。策划生成了五龙村连片改造,上五龙敬老院、文体活动中心、豪信项目配套商住小区建设,福安村道路铺设和治安巡逻工作等10个民生项目,村民们期盼的美好新家园日渐显现。

古驿五龙,村庄虽小,从古至今从这个驿站流经的人潮和事物,却已铭记在时空中,累积成塔,照亮了生生不息的路途。晋江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也已从最初的这一个,延伸出晋江南、池店、泉州南、龙湖、永和、东石、晋江西……五龙村的学校和龙眼树,都做好了承前启后的准备。奔腾的浪花,不问来处,只要在大海里翻滚,总有一天到达彼岸。这或许就是晋江人崇尚的因时机变、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