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是三伏天的末伏第一天。伴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也进入尾声。如何抓好三伏天的“小尾巴”?让自身的健康更上一层楼?本期聚焦,我们邀请了池店镇卫生院中医馆负责人李梅花医生,与大家共话末伏养生的那些事。
■冬病夏治受欢迎
三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是上天赐予我们调理身体的好时机。为了迎接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天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治病与养生的迫切需求,晋江市池店镇卫生院今年分别推出了三伏灸与督脉灸两大项目。
三伏灸,也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加上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毛孔张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天艾灸借助天时,能祛除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并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近些年,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开伏的第一天,到院进行三伏贴的市民,就比去年多了很多。我们科室的医务人员,从早忙到天黑。”李梅花介绍,常用的艾灸方法包括督灸、脐灸、隔盐灸、隔药灸、隔姜灸、艾盒灸、麦粒灸等多种方法。“三伏贴”源自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是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用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表面,经过透皮吸收,使宿疾得除,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三伏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鼓舞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末伏养生不可错过
“三伏天的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也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合理的饮食调养与日常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李梅花介绍,末伏若脾伤于湿,容易造成肠胃疾病,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那么,在末伏应该如何养生呢?“末伏清补,以益气健脾利湿为主。饮食主要以高蛋白的鸡肉、鸭肉、鱼肉为主。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晚进食,尤其是避免临睡前大量进食,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睡眠质量和气血生成。”李梅花坦言,由于末伏时期暑热仍未完全褪去,很多人常会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的情况。此时,除加强防暑降温外,还应克制烦躁情绪,有意识地保持心情的愉悦。
“虽已立秋,但是末伏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大家还是可以选择空调、电扇、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把握好尺度,不要着凉即可。”李梅花介绍,在运动方面,此时天气相比三伏的前两阶段已经凉爽不少,为此,大家可以选择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身体活力。运动以微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
最后,李梅花提醒市民:如果错过了头伏和中伏的三伏灸,可以选择末伏灸贴一试。为提高调理的效果,请大家提前预约,并提前到专业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方便医务人员为你制定专属于你的中医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