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闽南“一饭”

蔡景典

想起来就会情不自已地馋涎欲滴。

这款美食,闽南一带都有。有的地方叫香饭或香油饭,也有的叫作红饭,更多的是叫作熠饭。熠,《闽南方言大词典》解释为“以少量的水焖煮”。我却认为应该是叫作“一饭”,一和熠同音,而且这的确是第一好吃的饭。

记忆回到孩提。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闹响起,稍前日子还在揣测邻家的媳妇会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即刻就有了答案。“恭喜添丁啦!”大人们纷纷向主人道喜着,而孩童们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着,再过几天就能吃到久违的熠饭了。喝番薯糊过日子的年代,有米饭吃那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有这种最好吃的香喷喷的“一饭”更是令人惦记。

生男孩也好,生女孩也是,出生都要“报生”。我们这里是十一日或十四日的时候“报生”,要向亲家报,也得向祠堂的先祖报,称为“做十一大”或“做十四大”。“大”的寓意是“胖胖大”,祈愿孩子健康成长。这些好日子是必须有熠饭的,所以熠饭也被叫作“生囝饭”。满月宴时这饭得头道就上,又叫作“满月饭”。

做熠饭是一项技术活,整个过程叫“炝熠饭”。这看火候、拌料、翻炒等,得有经验的人来才行,经常是老师傅掌勺、年轻人帮厨。日子一到,场面铺开,很是热闹。经两小时浸泡好的籼米盛满几个笸箩,沥掉多余的水分。旁边的灶膛柴火烧得通红,大鼎里的油已热起。撒进压碎的葱头,“呲嚓”声中香味即刻扑鼻而来。倒入沥好的米,翻炒起来,几分熟后等着佐料。另一鼎已经依次炸酥待用的金黄葱头花、姜丝和煸炒的香菇、五花肉丁早已散发着热香。将这些备好的佐料拌入米中,落点酱油着色,抖些调料起味,掺和均匀,然后加入刚可没及食材的温水,置上盖焖煮起来。饭中有虾仁、干贝和蚝干等,那是后来有钱人家才加的,以前没有。

一刻半钟后,把准熟的熠饭铲在簸箕上披开,再浇上热麻油,滴些白烧酒,放入炸好的花生仁和刚切的青葱碎,稍作拌匀再装到篮子里。装上篮的饭面向内堆成小山形状,象征圆满。另取些用红糕着色的熠饭撒在上面,寓意红火。中间铺上一个完整的煎鸡蛋,以示旺气。晶莹剔透的米粒透着油润,有红黄绿佐料点缀,更是色香味俱全,显得一番喜庆。

先炝好的头鼎熠饭是要给亲家和祭拜先祖的,后面炝的才安排给亲戚朋友和邻里厝边。

忙碌好祭拜仪式,丈夫陪妻子载着一大篮熠饭赶往娘家“报生”。娘家人开始张罗起“送庚”礼,庚是年龄,意为年年吉祥安康。外婆为新外孙准备了红红的虎仔帽和衣裤鞋袜,还有银手镯、银链子,也为女儿准备了鸡鸭和麻油等补身子的食料。接着将一盆盆熠饭送给亲戚朋友,而他们也用点了红的面线鸡蛋回礼。自家人早早挑着满满的熠饭在村里挨家挨户一碗一碗地分发着,邻里厝边则会回敬一些米,还不忘在米上插一小张红纸祝福着。香香的熠饭充满着亲情、友情和乡情,令人不能忘怀。

岁月留痕,一担熠饭挑起了一个村落的喜悦乡愁,一碗熠饭烙着一个童年的灿烂印迹。

“这熠饭,吃一口就能让人馋得不小心连舌头都卷到肚子里。以前,一年难得吃几次。偶尔有邻里厝边或亲朋好友分给一碗,家里大人舍不得吃,兄弟姐妹几人必须有福同享,每人用汤匙均分一些,不然常会被认为分量不平而吵架。”闲谈到这古早味的好料时,好几位在场人士眼角眉毛都飞了起来。

难忘熠饭——闽南最好吃的“一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