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忠志
我喜欢海,喜欢在海边久久伫立,然后漫无边际地想些什么。
因为喜欢海,我真真切切地知道:龙湖的海、深沪的海、金井的海,同属“深沪湾”,是故乡晋江的海。我一次次到海边,为看海觅诗情吧!也为觅食,海鲜的滋味让我久食不厌。
或许是因为深沪的海离我的工作地较近,且交通便利,多年来,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段多次到达深沪的渔业码头、深沪的海鲜市场……对于深沪,可以说,我情有独钟!
车到龙湖的海边,顺着沿海大通道往南走,一路都是宽阔平整的水泥大道。路的两边是铁壁铜墙般的防风林,密密匝匝的马尾松整齐划一,仿佛是在恭恭敬敬地夹道迎宾。风驰电掣般来到了深沪古森林遗迹博物馆,每次到达这里,我总认为:这里是深沪的起点!
博物馆在公路的右边,有一地下通道穿过公路,可以直达公路左边的海,古森林遗迹就在这里,但它常常被海水淹没,仿佛海水就是它神秘的面纱。再者,遗迹处于保护区内,游人是不可入内的,只能在潮落之时,于远处观瞻。即使看不到古森林遗迹也不必感到失落,因为这里还有绵软而洁净的沙滩,人们可以尽情地堆沙戏水。这里视野开阔,站在观景台上观潮听涛、看彩云伴海鸥,足以让人诗情勃发。夏日,常有撑着花阳伞看海的女孩,她们恍若古典里的仕女,为夏天的海增添画意与诗情。
古森林遗迹保护区的海是美的,却比渔业码头的海少了一股浓浓的咸腥味。从这里再继续往南走,就来到了深沪的渔业码头。在这里,我目睹了开渔期的繁忙。然而,相比大渔船上的热火朝天,我更喜欢看到渔民驶着小舢板在浅海处打捞海货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情境。小舢板上的渔获很快就上岸了,它们被分类装在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塑料盆里,路边顿然成了海鲜小市场:鲳鱼、海鳗、马鲛鱼、辣螺……各种小海鲜不一而足,却都比市场上便宜许多。顾客们把车停在公路边,尽情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海货,却很少讲价,或许大家都懂得海货的来之不易,懂得小舢板主人的辛劳与诚信。
在这里,我也目睹了休渔期堆积如山的渔网,渔家妇女们戴着斗笠,三五成群坐在岸边,在谈笑声中织补着被扯破了的渔网。码头的边上有一座灯塔,灯塔近处地方开阔,常见许多垂钓者在这里抛杆。不管是一条三两斤重的黑鲳鱼,还是不到一两的小石斑鱼,都能让他们欢呼雀跃,那声音是洁白浪花上最动听的音符。
渔业码头与民居的结合处,公路的一边是大型的海鲜冷冻厂。渔民用拖拉机把刚从渔船卸下的鱼送到这里,分成均匀的一筐又一筐进行冷冻,那丰收的繁忙景象让人心生羡慕;公路的另一边有一家小吃店,以当地特产马鲛鱼、海蛎为主要食材,制成马鲛羹、海蛎煎出售,那鲜美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每次到深沪来,无论结伴同行或独自一人,我总是要来这店里品尝美食。
6月5日,我有幸参加深沪海上龙舟赛采风。活动就在深沪渔业码头举行。此时正值休渔期,数不清的渔船退到离岸数十米远处整齐排列,有如大战在即的阅兵仪式。渔船为龙舟赛腾出赛道,也成了龙舟赛庄严肃穆的背景墙。激动人心的龙舟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一个强劲有力的鼓点都令人血脉偾张。岸边的观众人流如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而自豪的神情。
一位老者或许是看到我和文友胸前的“嘉宾证”,他兴冲冲地来到我们面前,激动地告诉我们:上次深沪举办龙舟赛,那还是在42年前……他的声音似乎要盖过龙舟赛的鼓点,或许是想让身边更多的外地游客听到。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作为深沪人的激动心情——亲身体验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如果不表达出来与客人分享,那怎么行!
我忽然想写点什么,这是我对深沪最深情的诉说:
约定,以灯塔为记,心的航向,有你必定不会迷失方向。沙滩的绵软,恰似你的温柔,潮涌的瞬间,我看到了你温柔的刚强。
撑起伞,以最虔诚的态度聆听你的一呼一吸。等待,让潮水更汹涌些,顺着风向,我要投入你的辽阔。撒开网,捕获的是幸福美满,是你的恩赐。码头边上的静默,只为整装待发,只为听从你的号令。夕阳下泛着金鳞,我从这闪闪的金光里,看到了你的微笑。
他们说,你的宝藏,取之不尽。他们的钓丝,永远抵不过我深长的目光。并驾齐驱,那隆隆的机器轰鸣,是渔乡特有的脉搏。我不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我从你的奔腾中看到了纯洁的玉带,看到了你为了欢迎远客,捧出了最诱人的花朵。你,寂寞吗?那闪烁的亮光是你的嬉戏。我想脱下衣帽,投入眼前透明的清凉。
渔家人,那顶斗笠顶住阳光的炽热,双手无论如何扭结,编织出的总是环环相扣的希冀。等我把篮子堆积如山,等我把渔网长长地织就,生活的滋味就在风里浪里,就在悄悄滑落的汗水里。
马鲛羹,是大海鲜香的凝结,以古老而巧妙的手法慰藉辛劳,慰藉澎湃的思念。海蛎的肥美,搅拌葱蒜气味的浓烈;酸萝卜的甘甜,勾勒出蓝蓝海天满满爱意的馈赠。
深沪,“三面临海,一面依山”的渔乡!我在深沪放歌,深情地祝福这片土地,祝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