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新版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死亡率排名第四。而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部分发达城市的大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超过了其他癌症。
大肠癌日趋年轻化
据悉,现在大肠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甚至在得大肠癌的青年人中,晚期患者占了50%~80%。值得注意的是,大肠癌其实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
最近,词条“华西医生说九成大肠癌是它引起的”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单。热搜词条下面,华西医生提醒大家,九成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因此,了解大肠息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磁灶中心卫生院急诊科负责人吴友秦介绍,大肠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比如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方式会增加肠息肉的患病风险。此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腌制品和有毒食品等也可能与肠息肉的形成有关。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大量饮酒、熬夜、过度劳累、久坐、缺乏运动等会影响肠道健康,可能导致肠息肉的发生;年龄因素,肠息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中老年人群更容易患上肠息肉;遗传因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家族中有肠息肉病史的人患上肠息肉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慢性炎症刺激,肠道慢性炎症可以刺激肠黏膜增生,导致息肉生成。肠道的慢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肠道自身免疫性炎症损伤有关。
肠道有息肉 身体有何症状?
想要自查身上肠道是否有息肉,可从身体的哪些症状观察验证呢?
据了解,肠道长息肉常见的症状包括:大便带血或黏液血便;腹部不适或疼痛也可能是肠道息肉的表现,通常在肚脐周围或下腹部;腹泻;便秘;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肠鸣音亢进等。其中,便血是肠道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或结肠炎等其他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九成的肠癌是由肠道息肉恶变而来,其进展过程多为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恶变过程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
预防肠癌 从肠镜检查开始
自查或有肠道息肉后,若你想预防肠癌,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关键。吴友秦建议,到了40岁最好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你没有家族肠息肉或癌症病史,每5年做一次肠镜就够了。但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得过肠息肉或癌症,那就得从25到35岁开始做肠镜,并且要每年检查一次,直到息肉情况稳定。
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并切除肠道息肉,从而有效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日常生活,大家可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别过量喝酒、吸烟,这会增加肠道息肉的风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这样身体内的激素才不会乱,肠道息肉就不容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