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斗鼠记

倪怡方

“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幼时念着童谣,还觉得老鼠有点儿稚嫩可爱,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对它没了好感。你看,“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还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听上去就一点儿褒扬的成分都没有。

现实生活中,不论是住宅还是办公场所进了老鼠,那可都是“祸患”连连。

许多年来,我与老鼠有过数次“斗争”经历,觉得意义“非凡”,现一并记录在此。

记得在上山下乡的时候,我在农场劳动锻炼。到了晚上休息,老鼠肆虐,经常在蚊帐上行走自如,把我好好一顶蚊帐咬得千疮百孔。眼见一顶新蚊帐不久就成了“百衲大褂”,只把那些老鼠恨到咬牙切齿,可我又奈何它们不得。开始只是在半梦半醒之中,听到头顶有声音,我一脚踢向蚊帐顶,听到“吱吱”声响,老鼠掉到地上后“落荒而逃”,但是隔夜仍旧潜来。情急之下,想起农场养的几只黄狗,虽不是猫,也许管用。遂夜不闭户,一听老鼠声音,马上招呼一下狗狗们。说来也怪,这些狗狗一进房间,东嗅西瞅,几声闷哼,连已经上了房梁的老鼠都吓掉下来,被狗狗们撕扯一番,叼到门外埕上饱餐一顿。连续一段时间,老鼠逐渐消失,不再前来滋扰,我才开始睡上了安稳觉。离开农场多年,让我对那几只大黄狗仍然心怀感激之情。

后来我回了城,住在泉州市区百源清池旁边。我家当时在一楼,老鼠到底是通过围墙外的八卦沟,从厨房窗户还是卫生间窗户进来,我至今没有弄明白。它们经常把家里的米袋子咬破,把吃剩的花生壳散落在客厅沙发后面,还在厨房灶台的白瓷砖上留下一行行“示威”的足迹。我尝试用过向街上小摊贩买来的老鼠药、老鼠夹,结果发现老鼠都不“上钩”。一日恰巧老家亲戚过来,讲到他家母猫生了一窝小猫,而且猫妈妈之前捕鼠很是神勇,怂恿我养上一只。没多久,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猫就入驻我家了。小猫长势很快,很快就开始“上岗”了。偶尔会发现它神速叼着一只老鼠,从我们为它开辟的一扇小窗门一跃而出,躲到屋外空地角落里饱食一顿。后来可能吃腻了,它咬到老鼠后会弃尸现场,那模样血淋淋的,真的是有点儿“惨不忍睹”。发现后我会赶紧打扫“战场”,喷上一些空气清新剂,化解一下“血腥场面”。在花猫的雄威之下,慢慢地,我家的鼠患绝迹了。

过了几年,我家换了房子,这次花猫已经送给乡下亲戚,而女儿养了只京巴狗。没多久,我早晨起来发现,京巴仍在狗窝里酣睡,而卫生间里它的食盆前却有老鼠在进食。之前想说如今住在七层高的楼房了,老鼠怎么可能登堂入室?仔细观察一下,原来它应该是沿着户外的排水管道溜进来的。气急败坏之下,我去超市买了几块粘鼠板,在卫生间、厨房灶台上布阵,大张旗鼓了几个晚上,却没有斩获,同时还担心京巴不小心会被粘上。一个夜晚,我正独自一人在客厅观看电视节目,抬头看到一只老鼠居然从电视机上方的吊顶凸出部探出头来。哈哈,原来它把洞穴选在吊顶里面了。当晚,我不动声色地看完电视节目,悄悄搬来人字梯,找到吊顶的空隙处,在两头各安放一块粘鼠板。第二天一早起床,爬上梯子巡视,它果然被我“擒下”。我盖上粘鼠板,把它放在塑料袋里,扔到楼下垃圾桶,然后吹着口哨,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

退休后,我搬到郊区居住。没过多久家里也发现了鼠迹,而且不止一只。这次我多买了几块粘鼠板,薄的厚的都有。先是使用了薄的,结果发现“一分钱一分货”,这话一点儿也不假。第二天起来,照例想打扫一下“战场”,却发现薄的粘鼠板上有几许残留的鼠毛,唯独不见“伊人倩影”,明显是被粘住以后挣脱而去。后来就使用厚的粘鼠板。一次半夜醒来,发现床前的工艺柜上老鼠的眼睛闪闪发光,似乎在与我对视。起床捕捉不到,想想就把两块粘鼠板各放在两个床头柜下。天刚蒙蒙亮,听到“吱吱”作响,低头一看,一只老鼠躺在床右边的床头柜下的粘鼠板上挣扎,奄奄一息,还未断气。我赶紧起来收拾一下,装袋扔到小区垃圾箱里了事。另外厨房里的一只老鼠,几次三番咬破燃气管外皮,从洗碗盆下钻到消毒柜里面,再顶开柜门出来,在灶台上找吃的,被我几次起来做早餐时发现。粘鼠板摆在两个柜前,把门打开一些,它却不上当,不出来就是不岀来,你奈我何?斗智斗勇,我考虑再三,把粘鼠板直接放入洗碗盆下柜子里,并关上柜门。第二天早起未做饭先开柜门,阿弥陀佛,果然被我逮着了。见到老鼠躺在粘鼠板上蹬腿喘气,我立刻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它应该是通过地下排水管道,趁夜从屋外溜进来,黑暗之中不慎着了我的“道”。

与老鼠的多年交锋,招数不少,用狗、用猫、用粘鼠板,还要注意排兵布阵,因地制宜,这是不是也应了那句老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