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蔡涛:以人为本推动业态升级

商学院

本报记者 吴晓艳

近日,高端绿色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在晋江召开。会上,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院长蔡涛以“以人为本的纺织服装质量体系探索和研究”为题作分享。

蔡涛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实用性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因此,纺织服装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其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纺织服装质量体系至关重要。

“非标检测方法在保障纺织服装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蔡涛介绍,非标检测方法是独立于行业规定标准检测方法之外,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专门的仪器或手段,对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的模式。

“我认为的标准检测方法着重纺织品的常规性能,反映纺织品的固有属性;非标检测方法着重纺织品场景应用,反映纺织品使用价值。对消费者而言,他们的差距在于一个提供合格的产品,一个提供优秀的商品,并带给你情绪价值。”蔡涛认为,在当前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实际使用体验感的趋势下,产品设计要将人的需求和感受作为核心,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现有标准检测体系可直观反映织物的性能,却难以对织物的舒适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而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重要辅助手段,非标检测方法可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直观呈现纺织品的功能性、舒适性等体验感属性,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非标检测方法的应用场景可分为热感、湿感、触感、压感四大方向。”蔡涛说。其中,热湿舒适性是服装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隔热性、透气性、吸湿性、透湿性、保水性和润湿性。在冬季日常穿着、夏季休闲运动下,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最受消费者关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温度湿度存在显著差异,限定于单一场景的标准检测方法,显然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蔡涛表示,对于织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舒适性能评估,需要建立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调节各种测试指标的测试环境。“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环境场景,定量服装不同部位的热传递效率,从而判别同一服装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服装的热感舒适度。”蔡涛举例,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对产品进行评估检测,可以清晰了解到服装热力情况。

“将以人为本的思路融入非标方法中,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蔡涛表示,通过关注客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引入创新技术和工具,将推动纺织服装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取得更好的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