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宁) 日前,由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泉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的打造“隐形冠军”与“精益工厂”专题研修班第一阶段课程结课。本土龙头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等93家企业、200多名企业家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课程学习。
国内降本增效咨询知名专家、多所著名大学约聘教授姜上泉结合经典企业案例,为大家讲授了精益管理系统变革逻辑。课程中,学员进行多轮实操演练,制定了关键岗位的“精益学习路径图”“精益方针目标分解表”等实用表单。
课上,姜上泉从“精益管理科学体系及哲学体系的构成要素”切入。他认为,精益管理的基石是人才,核心是制造,目标是节约资源,精益管理的灵魂是改善。他表示,企业要确保精益管理项目推进成功,需要精益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团队及领导力、全员参与等关键要素的共同作用。
在精益管理项目推进的不同时期,其见效的标准也不一样。姜上泉举例,在精益管理项目施行的短期内,需要改善企业的“面子”,即让领导参观说好、让客户验厂说好、让员工工作说好;在中期,则需要改善企业的“里子”,如交期达标、效率达标、质量达标、成本达标等;在长期推进中,则要改善企业的“底子”,包括人才育成、团队建设、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工作。
在姜上泉看来,精益管理项目的实施需要有“六个最”策略,即人才最优、团队最棒、现场最佳、质量最好、速度最快、成本最低。
在方法论层面,姜上泉也提出了相应的实操建议,例如,通过人才带级训练体系与人才训练项目化,做到“人才最优”;通过改善团队完成组织经营目标,做到“团队最棒”;通过目标系统的建立,运用日清控制系统和激励的标准制定,减少现场的各项异常和浪费,确保安定化生产,做到“现场最佳”;通过制定卓越质量管理创建的步骤,做到“质量最好”;通过各项专业工具的应用,做到“速度最快”;通过成本企划、管理会计月报等方式,达到“成本最低”。
“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姜上泉表示,好的方法需要对应的团队执行,不同职位的人在企业精益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建议,要通过基层人员的自主改善,消除现场浪费与异常;通过中层管理者的专业改善,确保订单交期、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提升;通过高层管理者的系统改善,确保年度经营目标达成与年度利润率提升。
据悉,本次研修班旨在引导中小企业以精益生产、组织绩效提升,推动实现卓越制造能力,打造精益车间星级工厂,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活动获得了许多企业管理者的肯定。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飚表示,培训让他受益良多,“六最”策略具有很高的实战意义。晋江市拓普旺防霉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水洞认为,培训所传授的精益管理方法,对企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