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由于气流、气压、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人体一遇寒凉,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压也会随之增高,所以此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健康的老人应小心提防,“老病号”患者更应注意。如何养护身心,做好应对?本报特邀晋江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林育森为大家科普。
建议 及时规律用药
时值晚秋,此时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老年人鼻黏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引发支气管炎或哮喘等。而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人们会感到沉闷、情绪低落,易生闷气而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梗。同时,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老人更要特别留意,规律用药。
“在临床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患者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规律地服用有效药物,常常自行停药。其实,吃高血压药,从机体内部进行控制调节,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天气转凉,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心脑供血减少,因此40岁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易患因素的人,如果此期间感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一定要及时预防性用药,避免意外发生。”林育森坦言。
支招 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入秋以后,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要适当地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的时间,适当锻炼。
冠心病患者在天气变冷后出门要注意啥?“温度变化会引起血压的波动。建议老友们要注意保暖,随天气冷热变化及时增减衣着、被褥,外出时衣着不要穿太少,以免受凉,而且最好不要过多地出入公共场所,以免感冒诱发其他疾病。不要太早出门或者晨练。”林育森表示。
建议 “七彩饮食指南”分享
饮食方面,冠心病人可以多吃洋葱、大蒜、茄子、海产品、豆类、水果等。而且,冠心病患者自有一份适合的“七彩饮食指南”。
林育森建议,冠心病患者可适当补充猪瘦肉等红色肉类,它们的产热量大,能够御寒。还可食用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甘薯、浅色西红柿,黄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有助于减轻动脉硬化。还要多食黄豆、大豆制品,尤其是大豆,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于鱼类、肉类的2倍以上。还可食用黑色食物,比如黑木耳是冠心病人的首选菜肴。冠心病患者平时要多食黑木耳,但不能过量,每日食用5~10克,因为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对降低血黏度、血胆固醇有良好效果。另外,冠心病人还要多吃香菇,因为香菇中含有的腺嘌呤,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黄瓜、芹菜、大蒜等,这些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尤其是芹菜,对冠心病伴高血压病人具有降低血压、镇静安神的作用。白色食物,如燕麦粉、燕麦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每日以食用50克为宜,不能过量。最后,还要多喝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铁等多种人体需要的物质,能降低胆固醇,有助于防止冠心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