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伴随存贷款利率纷纷下行,不少消费者也更加重视利率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作为百姓生活和经济运行中最受关注的要素之一,利率不仅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同步也反映了资金的价格。你知道存、贷款利率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明示年化利率吗?本期我们一起关注。
如何确定存贷款利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发布的科普信息显示,当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LPR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其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加点形成报价。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五年期以上LPR为4.2%,小王与商业银行A贷款合同约定的定价为“5年期以上LPR+5BP(1BP = 0.01%)”,则实际贷款利率为4.25%(4.2%+0.05%),若合同选择浮动利率的,则利率会随着LPR变化而调整。
而存款基准利率由央行制定并公布,各金融机构可根据存款基准利率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现行定价方式为“基准利率+基点”。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0%,商业银行A在此基础上加5BP,则该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挂牌价格为1.55%(1.50%+0.05%)。
须明示年化利率
据了解,目前,利率的展现形式有单利、复利、内部收益率,有日利、月利还有年利,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
明示年化利率有什么好处呢?业内人士称,这有助于借款人更直接地判断和比较贷款成本,避免消费者掉入层层套路。例如,“日息万五”、“借款1万元 每天还5元按日计息 随借随还”,日常生活中,这些广告宣传较为常见,尽管看起来很划算,但其实际年利率高达18%(年利率=日利率0.05%×360=18.00%),若提前偿还部分本金,实际年化利率会更高。因此,如果您发现银行及其他放贷机构没有明确告诉你借款的“年化利率”,可以要求他们提供,或者向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