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信中言辞恳切地致谢介入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
感谢信背后的暖心故事
原来,85岁的王婆婆因“反复活动性气喘伴胸闷3天”到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心内科就诊,随即办理入院。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指标检查后,发现王婆婆心脏并无明显异常,但D二聚体指标异常升高,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在完善肺动脉CTA及下肢静脉彩超后,诊断为双侧肺动脉栓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明确病因后,该院心内科陈碧雄主治医师立即告知了患者家属,并联系了介入血管外科。“肺栓塞发病时症状可轻可重,一旦急性发作却可能导致猝死。”该院介入血管外科潘文疆主治医师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急性期可能出现血栓脱落,一旦进入肺部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引起胸闷、胸痛、气喘,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王婆婆的肺动脉栓塞及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都是急性期,需要尽快行介入手术清除血栓。
后来,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介入血管外科团队全面评估风险,最终制定了周全的手术方案与预案。由于术前准备充分,在多团队的配合下,手术十分顺利。术后王婆婆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
血管“堵车”如何防范
潘文疆表示,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急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病情十分凶险,未经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死亡率极高。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较高,早诊断、早治疗是肺栓塞治疗的关键。
普通人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潘文疆建议,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定期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切勿久坐久站;如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应及时控制并积极监测,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长期卧床、有过大手术史、局部外伤、长期吸烟等人群需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疾病发生。若出现下肢不明原因水肿、疼痛,切不可掉以轻心,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