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内火”和“外火”
情暖四季,美好生活,二十四节气养生课,听咱厝知名中医话你知。为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化,让公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知识,《晋江经济报》健康融媒体平台特别开设《节气养生》专栏。
长夏已至,热蒸雨煮。风携热浪滚滚而来,大暑节气登场。7月23日,我们迎来今年的大暑节气,这也是夏天的第六个节气。大暑节气如何养生保健?本报健康融媒体平台邀请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蔡文墨为大家讲述大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养生方法。
大暑节气养生要点
“暑”,是炎热的意思。进入大暑,便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最为潮湿、闷热的时段。蔡文墨坦言,从中医角度看,大暑是一年中阳气达到鼎盛,即将由阳转阴的时节。此时,天气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过于湿热的环境还易诱发风湿病。为此,大暑养生应尤其注意防暑、防湿、防寒。
注意养心调节情志
“盛夏之际,对于脾虚湿盛者,需健脾除湿、清洁肠胃。”蔡文墨建议,夏主火,内应于心,夏日清火、养心很重要。那么,如何在暑热天气做个“小清新”呢?
首先,是清外火。注意防暑、防晒,尽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必要时在皮肤上涂一层防晒护肤品。
其次,是清内火。“内火”即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一般来说,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暑天重点是清“心”火。怎么知道自己有无内火呢?此时若有心悸、心烦、失眠、头痛、腰酸软、大便秘结、舌尖痛、口腔炎等症者,可多加注意。方法建议上,推荐大家可喝粥健心,如绿豆薏仁芡实粥;饮茶安心,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解毒的作用;睡觉宁心,“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睡眠好,心情好,也更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最后,夏日炎炎,大家可以通过冥想、听轻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来调节心神。
健脾饮食多喝茶饮
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达到顶点,炎热的天气容易耗伤人体的气津。在饮食方面,大家可以健脾为主。比如,桑拿天建议适当吃些山药、薏米等。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勿吃太饱;适量进食温热饮食。
夏季防暑,可饮酸梅汤。这道茶饮适合普通人群,尤其适用于中暑烦渴者。有滋阴补气、清虚热的功效。材料:乌梅8克、山楂5克、甘草3克、薄荷叶2片、冰糖粉适量。服用方法:加水300~500ml,煮沸后继续煎煮10分钟,待温时当茶饮。用后若感不适即刻停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人群慎用。
此外,如果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