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分享健康度夏妙招
过敏性鼻炎(也称“AR”)影响着全球1%~45%的儿童,是困扰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AR患病率达到18.46%,实际可能更高。不仅对患儿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增加罹患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相关疾病风险。
案例 ▲ 空调加剧儿童过敏性鼻炎
较大温差、尘螨等变应原的刺激,是AR发作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AR好发于季节交替和秋冬季,但因空调的广泛使用和经常食用冷饮、冰激凌等冰冷食物,导致过敏性鼻炎在这夏日的“秋冬”中也开始泛滥。
最近,5岁的豆豆小朋友总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老抠鼻、揉鼻,晚上睡到半夜时鼻塞哭闹,晨起时还经常咳嗽,已经1个多月了,吃了多种抗生素、止咳药、中草药,仍然不见好转。1周前,豆豆就诊于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儿科医生张小文门诊。张小文发现,豆豆在进出空调房、食用冰冷食物后,均容易出现以上症状。结合查体后,考虑豆豆为“过敏性鼻炎”。按过敏性鼻炎治疗后3天复诊,豆豆的症状明显缓解。其家长很开心,并进一步询问后续的健康管理方案。
“建议坚持治疗、定期复诊。”张小文坦言,当时在给豆豆制定好诊疗方案后,还为其父母做了一些相关科普教育,在此也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每年开始使用空调前,建议家长朋友可以进行专业大清洗、空调过滤网一周一清洗、儿童出入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超过2℃,尽量避免频繁出入温差大的场所、避免食用冰冷食物以免直接刺激鼻粘膜导致鼻炎发作、家中毛绒衣裤和床上用品建议全更换为纯棉制品,并定期清洗和暴晒等。
解析 ▲ 尽早治疗有利儿童成长
“过敏性鼻炎如不积极治疗,反复发作,可引起急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问题,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因长时间张口呼吸导致‘腺样体面容’。”张小文坦言,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远期预后,避免成年后肺功能下降以及慢阻肺的发生,避免慢性鼻窦炎的发生,避开一直处于“一个鼻孔出气”的烦恼。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为3.02%。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AR患者中约40%合并哮喘,并且在确诊哮喘的儿童患者中,85%~95%的患者也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如此高的共患率,直观体现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治疗哮喘的同时,过敏性鼻炎等并存疾病也应积极治疗,否则哮喘达不到良好控制目标,这就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
支招 ▲ 生活中要注意哪些细节
张小文坦言,过敏性鼻炎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鼻用激素、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等)、健康教育、环境控制(回避过敏原)、脱敏治疗,这被称为“四位一体”治疗方案。哮喘和过敏性鼻炎,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否则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在此提醒,以免滥用药物。
那么,过敏性鼻炎患者如何进行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呢?“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病,不能治愈,但可以被良好地控制。”张小文建议,首先,任何时候都要避免接触变应原;其次,如果对花粉过敏,要及时关注你所在地区的花粉预报,花粉的数量在清晨、傍晚和夜间最高,在这些时段,避免去到草木茂盛的开放地带也许有用;第三,如果你有尘螨过敏,要减少家中的灰尘和尘螨;第四,如果你对某种动物过敏,要避免接触这种动物以及被毛发毛屑污染的表面;建议记录症状日记;鼻用药物的使用技巧很重要,忘记如何正确使用,请及时咨询你的主治医师或参考使用说明书;设定用药时间提醒;如果症状在使用药物7天后仍然没有被控制,请及时咨询你的主治医师;抗生素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没有作用,除非并发细菌性鼻窦炎;如果有新发的不适症状,请联系你的主治医师,如有任何疑问,就诊前罗列问题,详细咨询你的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