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书香传家风

夏学军

家风,每个家庭各不相同。它是一个家庭特定的“符号”,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家风,是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

我认为,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就是随处有书翻,时时能闻到书香。闻得到书香,必然也听得到安静。在书香里从容散步,人生路上会少走些弯路。

从我记事起,在过生日或过节时,父母就会把书籍当作礼物送给我们。更多的是星期天父母休息时,领着我们去市里的新华书店选书,令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天,变得像节日般美好。我们趴在柜台前,瞪大眼睛兴奋地看,众多的小人书让人眼花缭乱,这个也想要,那本也想买。在父母的建议下,我们慢慢地集齐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杨家将》等全套小人书。

书是通往未知世界的船票,也是抵御外界庸俗的城墙。我们一点点地长大了,读图时代的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胃口”。在父母引导下,我们进入真正的阅读时期。父母给我们订阅了好几种期刊,有《少年文艺》《科学知识》《作文》等,还买了一堆中外名著。书籍越来越多,父亲还特意做了一个大书架来存放它们。

最喜欢的时刻,是父亲在闲暇之余,拿起一本有关唐诗或宋词的书,抑扬顿挫地吟诵几首,同时给我们讲解李白的浪漫、辛弃疾的豪迈、苏东坡的豁达、杜甫的悲悯,古老而经典的诗词,就这样如丝丝入扣的春风,潜入心扉。

犹记得,我18岁生日那天,父亲送我的生日书是《女青年修养手册》。朴素又直白的书名,内容却包罗万象,有礼仪与修养、价值观与爱情观等。书中教我独立自主、自信乐观,也教我与人为善,常怀感恩之心。那些不可缺少的生活常识、成长的秘密,在书中娓娓道来。它仿佛是另一个“父亲”,在我人生的紧要处、迷茫时,放逐一叶扁舟,缓缓地送我去远方。

那时候,父母工资并不多,但是他们在买书上却相当大方,让我一度以为家里很富裕。其实父亲不吸烟不喝酒,母亲也买不起好一点的衣服、皮鞋。成年以后,有一次和母亲聊天,无意中听母亲说,那时候每个月都得计划着花钱,但是有个计划常年不变,那就是必须拿出工资的十分之一买书。母亲一番话,震惊了我,今生何其有幸,拥有如此“舍得”花钱的父母!

父亲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遇到自己喜欢的、值得珍藏的书,一定会买下来。父亲曾感慨地说:“这些书啊,都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你们现在还小,有些书看不懂,等你们再大些,好好读吧。”

父亲去世后,留下三大书架的书籍。我们都爱书,但是也知道不能把这些书占为己有,于是商量后,弟弟拿走了工具书,妹妹要美术和艺术类书,我则拿走了所有的文学书。至此,我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什么是家风的传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