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漪
搬了新家,先生为了去除家里的异味,添置了一些花草,如绿萝、吊兰、富贵竹、虎皮兰等,来改善空气质量。但是因平时上班忙,除了偶尔浇水外,我们很少搭理那些花花草草。前些时,我闲坐在家里,发现那些花花草草萎靡不振,枯枝败叶耷拉着、蜷缩着,缺少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我舍不得这些花草,想到刚搬来时它们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样子,于是,我对花草进行了修剪,心想死马当活马医,能活多少是多少,或许有奇迹呢。
清理完后,我发现这些花草的枝叶虽然变得稀疏了,但却精神了许多,不再是颓废的样子。我隔三差五地照料它们,或浇浇水,或加一些专用的肥料。十多天后,这些绿植恢复了元气,嫩嫩的新叶星星点点地冒了出来。一个月后,这些绿植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些花花草草,时不时地去关照。它们开始枝繁叶茂起来,也给我带来了好心情。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时,我轻轻拂动着心爱的绿植,嗅着飘散在空气中的清香;或在阴冷的冬天,躲在这四季如春的角落,晒晒太阳看看书,和朋友、家人喝喝茶聊聊天,常常会产生生活是如此美好的感觉。我蓦然觉得,这些绿植似乎也有灵气,它感受到了主人的细心呵护,就能长得好。
当然养花种草也不是个简单技术活儿。作家池莉喜欢养花,但就是养不好。后来,她专门找来《花经》研读。看完之后,才恍然醒悟,“一件事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欢喜?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花经》记叙的是清宣统年间朝廷官员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他在30岁时想要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毅然辞官隐退。他购买了十余亩田地,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甘为花木之保姆。在他的精心打理下,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吟诗作赋、课晴话雨。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名堂,结交了人间知己。正所谓“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现在,我也开始摸索着培育这些给我带来欢乐的花草。通过网络学习养花种草知识,我懂得了浇水施肥讲究尺度和时机。比如说浇水,要等到土壤略微干燥之后再进行,如果不断地给予水分,很容易造成积水,根系就会窒息、腐烂甚至是死亡;给予它的水肥等营养过剩时,会造成枝叶的徒长,使根、茎、叶与花芽互相争夺营养,影响发育,造成不开花或是少开花。
正因为花草有灵性,所以培育起来如同育人一般,都要把握好“度”,无限的关爱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