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石花膏

曾方霖

犹记得儿时的盛夏,雨总是下得又密又急,每每溅落在窗玻璃上,便飞起万点琼花碎玉。年少不解雨夜怀人,只知拿铁勺舀上一大碗冰冰凉的石花膏,配着甜滋滋的蜜水和切成碎块的鲜果入腹。那股子清甜和爽滑,简直能让人从盛夏怀念到凛冬。

说起闽南解暑之佳品,石花膏必定榜上有名。闽南地区有一种名叫四果汤的特色小吃,以红豆、绿豆、仙草冻、莲子、薏米、芋头、西瓜等为主要食材。因能祛暑降温,在夏季广受食客欢迎。配制四果汤时,石花膏是四种配料里最不可或缺的一味。它被切成纤长柔软状,在四果汤中留下影影绰绰的模样。我觉得,石花膏作为单独食用的小吃时,口感和风味方能变得清晰。

石花膏本身是不甜的,半透明的膏体中只藏有一份独属于海藻的芬芳。赋予它甘甜滋味的,乃是蜂蜜水。

海石花与蜂蜜,一种生长于海浪碧波,一种采集自山间花丛。虽说来源截然不同,两者就好比金风玉露,只要一相逢,就能在唇舌之间碰撞出无上的甘美。

听闻朋友家每至夏季,她的奶奶和妈妈总会支起铁锅,将买来的石花膏粉倒入被煮得“咕噜噜”冒泡的开水里,之后只需稍加冰镇,晶莹剔透的石花膏便能慰藉一家人被炎阳晒得烦闷浮躁的心神。不过,这样的习俗并非家家户户都有,我们家便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因此心向往之。

我对石花膏的印象,大多集中在中学时代的一个个盛夏。繁重学业及飙升的气温,常把我抛进烦躁的泥潭,而校外摊子上清凉的石花膏,便是晚自习后一碗抚慰人心的沁凉甜蜜。

店里售卖的石花膏是圆形的,一整块浸在蜜水里,如同落在水中的一捧人间月。然而这轮月不仅可赏,还可嚼可玩。舌尖上微微的Q弹,像果冻,却又比果冻多一分爽口的滋味;似琼脂,但又比琼脂多一分草木的清新。降火解暑的功效浇灭了心火,还我一片心神宁静。

石花膏看似简单,却需要海石花的千锤万凿方能蜕变。相传,早在明代以前,闽南人就已掌握石花膏的制作方法。人们“耕海为田”,采集石花菜,经过“六晒六泡”的繁琐工序,才最终凝结出石花膏的晶莹剔透。这样的手艺代代相传,从古至今,深深烙印进一代代闽南人的心魂。

闽南枕山襟海,航海业发达,数千年来少不了背井离乡、远赴海外打拼的游子。他们虽身处异乡,舌尖心上放不下的,却是那一口令人魂牵梦萦的家乡味。四果汤里纤细的石花膏,以碧波中水藻的温柔缠住了他们,更缠住了一颗颗闽南游子思乡的心。恰如那温柔中带着淡淡愁绪的闽南歌谣,爱拼敢赢的背后,藏着百转柔肠。

复刻得了的,是石花膏的滋味;复刻不了的,是远隔山海的故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