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英林镇英埔中心小学张秋香:

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

扎根乡村16年,她在勤勤恳恳的耕耘中成长为当地的“明星教师”;她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运动、一起学习,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上;她的英语教学灵活丰富,是孩子们每周最为期待的课堂…… 她,就是晋江英林英埔中心小学的张秋香。 本报记者 蔡红亮 陈巧玲

以校为家 用爱心点亮童心

2007年,张秋香从老家江西南下,到晋江代课。两年后,她成功“上岸”,考上了晋江公办教师。从教16年,从埭边小学再到英埔中心小学,张秋香始终扎根乡村,不变的还有她对学生的爱。

一走进英埔中心小学,记者便做了个“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孩子们和谁最亲。其中,记者发现,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半孩子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张秋香老师”。

究竟张秋香有何魅力,能获得这么多学生的喜爱呢?“张老师的英语课可有趣了,我们班上英语课,那叫一个生龙活虎,大家眼珠子都睁得老大老大的,生怕错过精彩环节。”学生段生龙说,张秋香会将枯燥的内容融入一个个小故事、小游戏、小表演之中,肢体、语言都很生动,还总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合作互动,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热情。原本对英语毫无兴趣的他上了张老师的课,已渐渐爱上了英语,英语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张老师不仅书教得好,乒乓球也打得很好,我还和她切磋过几回呢!”学生刘智恒也是张秋香的忠实“粉丝”,说起张秋香,他一脸崇拜。

刘智恒告诉记者,放学后,学校的乒乓球室最为热闹,张秋香时常坐镇接受孩子们的挑战。一开始大家都有些拘谨,张秋香笑着鼓励孩子们放开打,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休息时间,张秋香也会和孩子们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近况。“张老师虽然是副校长,但是一点架子也没有,很平易近人,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秋香凭借其个人魅力“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收获了一份份喜爱。

从教16年,张秋香做的远不止这些。地处晋江海之角的英埔中心小学是晋江市唯一一所寄宿制的公办小学。作为分管教学和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张秋香以校为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很上心。白天是忙碌的教学,一到晚上,张秋香还会经常走进学生宿舍,指导孩子们刷牙、洗脸、洗头发,跟住宿的孩子们谈天说地,以缓解孩子们想念家人的思绪。在孩子们生病时,她都会第一时间寻找校医、联系家长。

用餐时,孩子们总是爱和张秋香老师围坐在一起吃饭,一起享受美食,有的孩子仅凭她给的一块红烧肉就多吃了一碗饭。“这样吃饭更安心,在分享饭菜的同时也能充当孩子们的‘监督员’,在无形间引导孩子们饮食均衡、光盘行动。”张秋香说。

家长心中的“有心人”

同事眼中的“多面手”

张秋香的好,学生能感受到,家长从日常的观察与孩子的分享中也能感知一二。这不,学生家长叶少华就用了一句很特别的话来形容张秋香:“学校处处可见张老师的身影。”

原来,叶少华的儿子就读于英埔中心小学五年6班,张秋香是他们的英语老师。“我家孩子性格较为腼腆,但是一说到秋香老师,话匣子就打开了,有时还会在家模仿秋香老师的英语课,特别好玩。”叶少华还提到,儿子是走读生,负责接送的他几乎每天都能在校门口或者学校路口看到张秋香的身影,有时是在帮忙维持交通秩序,有时则耐心哄着低年级学生进校。

“秋香老师真的做到了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学校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家长很放心。”叶少华为张秋香点赞。

爱生如子的张秋香不仅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喜爱,很多同事也视她为榜样。

“秋香老师的业务能力很强,是我们学校的‘多面手’,学校遇到老师请产假、病假时,她经常会帮忙‘客串’任教。忙碌的工作之余,她还坚持到‘英林心’初心讲堂当讲解员,传递正能量。”共事多年,柯鸿彬仍时常惊叹于张秋香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的热忱。

难能可贵的是,虽“身兼多职”,但张秋香总可以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好,收获不凡的成绩,也得到大家的喜爱。“我想是因为她用心、细心,又有责任心,这也值得作为后辈的我们多多学习。”柯鸿彬说。

一晃,张秋香已扎根乡村16年,成长为英林的一名“明星教师”。“能够被家长认可、被学生们需要、被同行肯定,对我来说,就是一位老师的最大荣誉。今后,我将继续与孩子们同行,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张秋香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