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四季,美好生活,二十四节气养生课,听咱厝知名中医话你知。为弘扬中医养生与防病文化,让公众了解和掌握节气养生的知识,《晋江经济报》健康融媒体平台特别开设《节气养生》专栏。
本周四是谷雨节气,也是春天的第六个节气。谷雨节气如何养生保健?本报健康融媒体平台邀请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学术带头人、张永树学术继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周文强为大家讲述谷雨节气的养生方法。
谷雨节气知多少
中国古代将谷雨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开始的0~5天,下雨量增多,水中浮萍开始生长。二候呜鸠拂其羽。谷雨节气的5~10天,布谷鸟鸣叫,仿佛在提醒人们要开始在田野农作了。三候戴胜降于桑。谷雨节气的10~15天,桑树上始见戴胜鸟,是蚕宝宝将要生长的信号。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春天便慢慢离去。
谷雨食疗养生有讲究
雨生百谷,时至暮春。谷雨正处在春夏季节转换阶段,此时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的现象。在谷雨节气期间,大家最关注的食疗养生方面需注意什么?周文强介绍,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春雨绵绵是谷雨节气最主要的特点。时至此时,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起居饮食不慎,则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振、便溏腹泻、周身困重、关节酸痛等。因此,健脾除湿、助脾运化是谷雨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利水祛湿的食物,润燥除湿去春火,对人们健康过渡到夏季有重要意义。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谷雨时节达到最旺。此时如果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疏肝柔肝、调畅情志也是这一节气的养护重点。在饮食上建议吃些发芽的东西,比如豆芽、嫩香椿、春笋等。中医认为,不同东西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效果。像这些刚刚发芽的东西最具有生发之力,容易帮助人体疏泄肝气,进一步调节好五脏。
在咱厝的不少地方,都有谷雨摘茶的习俗。谷雨采制的茶,叫雨前茶、二春茶。有爱茶人士分享,采摘自谷雨这一天的茶,喝了会清火、明目。所以无论谷雨这一天天气如何,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来泡水饮用。
此外,“春季肝气当令,是肝脏疏泄功能强旺之时,所以不久坐、多运动、适当吃苦。”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但谷雨正值春夏交接之际,此时人体集体发散,容易出汗,而汗出过度会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
因此,运动养生谨记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避免过度出汗,导致阳气外泄,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