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习作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碗糕甜甜

许少杰(安海桥头中心小学)

“小孩爱年叨,大人乱糟糟”,爆竹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热闹的春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在闽南地区,“年叨”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例如:蒸春卷、炸丸子、蒸碗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蒸碗糕。

今天是农历廿七,一大早,我便看见奶奶拿出一根木棍搅和着一个装着甜米浆的大红桶。奶奶那行云流水的动作,让我不禁跃跃欲试,我伸手拿走奶奶手里的木棍,学着奶奶的动作用力一转,好不容易才转了一圈。奶奶敲了敲苦着脸的我乐呵呵地说:“熟能生巧!”

“等发酵十个小时再来蒸,这样蒸出来的碗糕才有弹性,不会发酸……”奶奶说着,便在红桶上盖上蒸笼盖子,等糕液自己发酵。“奶奶,明天的碗糕让我来蒸,可以吗?”我一本正经地恳求奶奶 。“好,好,好。听说烧菜现在也纳入学校课程了,正好趁这个机会让你感受感受什么是柴米油盐。”奶奶居然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奶奶一边在灶房里生火烧水,一边让我在蒸笼里面摆满糕碗,还不忘叮嘱我:“蒸碗糕时,一定不要数锅中有几碗,不然脸上就会长麻子。蒸的前面15分钟要用大火,这样才能蒸出开花脸的碗糕。”“现在可以倒甜米液了,记住八分满就好。”我按照奶奶的提示,小心翼翼地拿着勺子往瓷碗里舀进雪白的甜米液。“等水烧开再把蒸笼放进大锅里,盖上蒸笼的盖子,用大火烧。”奶奶一边指导我,一边计时。

不久,当蒸笼中烟气四溢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要伸手去开盖子,但得到的却是迎面而来的臭骂:“你是不想吃了吗?太早开盖就开不了花,也就没了好成色。”我连忙把刚伸出去的手迅速抽回。两个小时总算熬过去了,奶奶掀开盖子,碗糕都熟了,原本一碗平平的碗糕液盛开成一朵朵白色的花,上面还微微冒着烟,奶奶脸上的皱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心满意足的笑容。奶奶笑着说:“笑了,笑了”……原来碗糕制作过程需要发酵,蒸煮,有“发发发”的寓意,象征着一家子蒸蒸日上,以此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

蒸好碗糕,将碗糕晾凉,这时有个特别的环节“点红”。奶奶便握着我的手教我为碗糕点红,小红点点缀在碗糕正上方,就像吹落于白雪地中的红梅。大功告成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碗糕,用力一咬,香味瞬间扑面而来,香甜、有嚼劲,令人回味无穷!

甜甜的碗糕凝固成了舌尖上的闽南年味,氤氲着闽南人对新一年生活的期许。吃上一口,在那股淳朴的米香味里,所有的闽南情怀将被一一唤醒。碗糕甜甜,又是一个幸福年。

指导教师 吴依露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