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中医并非“慢郎中”

郭森仁:“脏病治腑”理论救治危重症取得确切疗效

医生简介

药有古今,唯效是尚;法有中西,互补为佳。

不少人误以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中医也可用于治疗急危重症。从医42年以来,郭森仁通过不断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努力将所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把几十年来习得、自创的施治理念运用于临床实践,已使不少重症患者的救治取得了确切疗效。他介绍,“我院重症医学科一直重视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且不断开拓临床应用范畴,已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中医重症组合拳’。”在郭森仁针对重症医学科病人开展诊疗的多年经验积累下,他提出了“脏病治腑”理论,并将其巧妙运用于危重症的治疗中。本周晚晴名中医馆,我们特邀晋江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郭森仁为大家开课。

晚晴名中医馆

郭森仁,晋江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全国基层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基层老中医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慢性胃炎、消化系溃疡、慢性肝炎、亚健康调理。

提出“脏病治腑”理论

什么是“脏病治腑”理论?中医讲的五脏六腑指什么?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郭森仁介绍,“脏病治腑”的提出,可从《伤寒论》第320条至第322条中找到理论依据。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由此提出“脏病治腑”的方法——中医通腑法,即六腑以通为用。在人体,六经和肠胃的关系是川和海的关系,六经的病邪,甚至引申到全身各处的病邪,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进入肠胃,只要病邪能进入肠胃,治疗就变得相对容易,可通过泻下引邪外出,达到治疗目的。

“脏病治腑,并非单指一种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提示了一种治疗思路。脏病有邪,祛之不应或效不如意时,可转而求治于腑,畅其通路,以期邪祛正安,腑通脏平。六腑以通为用。临证时,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根据病邪的性质、病势的变化,因势利导,给邪出路。”郭森仁表示。

中西组合拳救治ICU患者

据了解,晋江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10年10月,学科秉承“法古融今中西合,创新发展梦飞扬”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将中医理论与现代急危重症相结合。据统计,该科室年收治危重病人近2000例,抢救成功率95%以上,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近75%。该科室早在2016年底就被确定为泉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0年8月通过验收。

中风病,即重症脑卒中。2017年11月9日,57岁的患者毛某急诊入院,主诉突发人事不省2小时,呼之不应,家人发现后送晋江市中医院急诊。转入ICU后,中医诊断其为中风,痰瘀互结,清窍失灵;西医诊断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并破入脑室、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吸入性肺炎。

“按‘脏病治腑’理论,通利三焦是治疗中风病的关键环节。”郭森仁介绍,经重症脑卒中集束化治疗方案与中医针药并用治疗后,患者于当月30日转出ICU,次月19日出院。

中医通腑法应用于危重症

除中风外,“脏病治腑”在危重症的临床实践上,还包括肾系——癃闭、关格(急性肾损伤)、脾系——胰瘅(急性胰腺炎)、肝系——急黄、瘟黄(肝衰竭)、心系——心衰病(重症心力衰竭)、肺系——暴喘(重症肺炎)这几个方面。

据了解,自2010年11月至今,晋江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运用针药并用治疗各类重症脑卒中600余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0.1%,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且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多年来,“脏病治腑”相关操作技术还在不断地进行改良与创新。比如,在给药途径上,中药汤剂经空肠管匀速滴注,避免患者病重拒药;在病重康复上,借鉴中医传统功法,自创八段锦序贯重症康复操,此操在晋江4家卫生院推广应用,并获邀到海西呼吸治疗培训班/专修班授课;中医外治方面,结合穴位按揉、中药足浴、膏方敷贴、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穴位艾灸。在危重症中医外治初探方面还有,十宣刺络放血,治疗高血压急症;引进朱明清教授的“朱氏头皮针”,治疗神经重症;自创郭氏退热洗剂、郭氏漱口方、郭氏足浴方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