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
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在这不方便远行的两三年里,如何带孩子更好地看世界呢?来自晋江市实验幼儿园的陈未染(小名“嘎吱”)的妈妈廖珍艳调侃道,在孩子5年的童年时光里,配合疫情防控占了3年。宅家里读万卷书易,走出去行万里路难上再难。但是,这些“困难”难不倒一心想带孩子出去玩的妈妈。
掘地三尺 搜罗出游清单
“三岁前,我家娃是个交通工具迷,家里有‘豪车’和交通工具、玩具近百辆,但是真正坐过的也就家里的小汽车和摩托车。在一次游戏场景中,他硬是把乘坐飞机演成了乘坐公共汽车,直呼‘上飞机的乘客请拉好扶手’,当时便趁着暑假和孩子来一次交通工具之旅。”嘎吱妈妈分享道,此行途经深圳、澳门、珠海,乘坐了飞机、轮船、动车、地铁、摩天轮、缆车、索道、观光车……可以说,把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都乘坐了个遍。
嘎吱妈妈说道,孩子刚上幼儿园没多久,就因疫情原因在家里宅了大半年,但始终阻止不了她想带娃出去玩的心。“那段时间,我通过朋友推荐、网络搜索,列出了一张省内游清单,一有空便带着孩子打卡动物园、海洋馆、周边农场、游乐园、图书馆、德化九仙山、东石海边、龙鹏艺术馆、清源山防空洞……”嘎吱妈妈坦言,在陪孩子将家乡玩了个遍的过程中,她和孩子慢慢地发现大泉州也可以这么美。
今年暑假,随着各地旅游逐渐放开,她和孩子开启了一趟北京游。“我们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陪孩子去遍了各大名胜古迹、各大博物馆。在故宫和国家博物馆里研学,在北海公园里游船,在夜幕下的奥林匹克公园里跟着老师抓昆虫,在天安门前的国旗下画画记录,在长城的留言板上写下了祖国的祝福……”嘎吱妈妈幸福地分享道。
亲子旅行 累并快乐着
聊到带孩子旅行的感悟时,嘎吱妈妈直言:“带娃出去玩很累。”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收获良多。“他慢慢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学会看交通地图,甚至对交通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兴趣;在大海边玩他学会了涨潮、退潮的知识,在滩涂赶海挖到了好多不知名的海洋生物;在来旺良品堂基地学习面线的制作方法;在中国自然博物馆摸到了真的恐龙化石,在国家博物馆一步一国宝和历史对话;在看天安门降旗时,被仪仗队的庄严震撼到落泪。”
嘎吱妈妈坦言,每次的出行都要比在家的花费多很多,但是这些钱可以换来孩子的眼界和知识,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有那么多和我们生活环境不一样的地方,有那么多人和我们说着不一样的方言,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在旅行的过程中,娃在不断地学习着、沉淀着,也逐渐打开了眼界。与此同时,自己拥有了一个身体越来越强壮、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的娃。孩子既可以躺在酒店的大床上睡,也可以躺在博物馆的长凳上睡;既可以在家吃家人为他准备的美味佳肴,也能和妈妈坐在台阶上啃玉米。回首这一路,嘎吱妈妈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宝妈育儿干货
1.带娃出门很经常是在交通工具上度过的,这个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无聊坐不住,所以每次出行前除了在他的小背包里装上少量零食,一定会带上便携桌游、画本、彩笔,除了在车上打发时间、记录下沿途风景,到了游玩地还能将美景或想法用画笔记录。
2.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他的自主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也刚好利用这点,出行前和孩子讨论行程和路线,找找所到之处的介绍或文化背景,一起制作攻略。
3.带孩子我一般选择自由行,且每天安排的行程最多不超过两个,这样孩子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欣赏、慢慢感受,有时哪怕他对地上的蚂蚁驻足观察半天我也不去催促他,谁说旅行就一定是到了景点拍拍照呢。
4.提前列好清单准备好携带物品。带娃出门东西又多又零散,出行前先列出清单,再照着清单整理,也可专门帮娃整理一份他自己的东西,不认字的孩子可用简笔画代替,让孩子参与进整理的工作中,下次出行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即可。
5.谨防走失。建议给宝宝穿戴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或背包,让孩子谨记家长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