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二孩家庭如何平衡
咱厝宝妈分享和平相处秘诀
家里迎来了新成员,不少父母在手忙脚乱的同时,还得做大宝的“思想工作”。如何陪孩子一起度过缓冲期?怎么平衡照顾俩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来自晋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家长邱琰在迎来二宝后,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通过摸索和实践,她积累了一些实用的育儿心得和干货,一起来看看她的分享。
巧妙正向引导 让姐弟关系更融洽
“在二宝到来后,我觉得最明显的问题是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现阶段姐姐还在上幼儿园,虽然平时没有课业的要求,但我也会给她订立一些自我学习的小目标。”邱琰说道,有时候姐姐在学习,正处于牙牙学语阶段的弟弟会在一旁捣乱,因为他喜欢跟姐姐一起玩。在这种情况下,姐姐便会不知不觉地分散注意力。为此,她会强制性地将两个娃分开,让家里的老人带着弟弟玩玩具。
相信,大部分二孩家庭都会遇到以上类似的问题。除此之外,也会碰到突如其来的灵魂“拷问”。“姐姐也会突然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那么爱我了,因为你总是照顾弟弟’。”听到这些话,我有些无奈和难受,但是我不会去回避这个问题,而是会正面地回答她:“妈妈当然爱你,妈妈最爱你和弟弟了,你们两个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最最宝贝的了。而且,你看妈妈现在正陪着你,每天晚上也陪着你睡觉。你想想,妈妈陪伴弟弟的时间是不是更少呢?我们要不要多花点时间陪弟弟玩?”邱琰分享道,通过轻松的口吻和姐姐聊天,她会慢慢地理解家长,并慢慢地接受弟弟,乐于帮忙照顾弟弟、陪弟弟一起玩。
示弱以鼓励孩子 陪孩子共同成长
邱琰坦言,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主要以共情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我会用比较孩子气的语气跟她沟通,尤其是在她伤心、疑惑的时候。”邱琰说道,有时候她会适当向姐姐“示弱”,这个时候姐姐总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跟我说:“妈妈,你看看我,要这样子做。”当然,有时候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她还会接着发问,引导孩子不断进行探索。如果孩子的答案是“妈妈,我不知道”,她便会陪着孩子一起“试一试”,共同寻找探索问题的办法。
都说“一胎照书养”,邱琰也有同样的经历。“家里其实有老人帮忙,他们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育儿经验,但我还是选择相信书籍,等到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才发现完全按照书籍养孩子并不太合理,因为每个孩子身体情况、成长环境都不一样,依葫芦画瓢会引发其他的小问题。”比如,由于保护过度孩子身体偏弱。为改变现状,邱琰根据孩子的兴趣报了篮球课和体能课。“上了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些厌课,我跟她说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就要坚持。”邱琰欣慰地说道,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孩子居然能左右手连续拍球几十下,还能连着进球,基本可以完成老师要求的指令和动作了。
和孩子打成一片 营造温馨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邱琰有时候也会被女儿一些鬼马的想法问个措手不及。“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很考验家长。所以,我觉得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孩子。当然,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孩子,他们在学什么我们也学什么。至少,家长可以对孩子提问的范畴有一定的了解,提前做好准备。”邱琰告诉记者,为了融入孩子们,她也常常跟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比如,扮演电视剧《睡衣小英雄》和《开心超人》里的角色,开启真人版好人和坏人的对抗。
除此之外,邱琰还会有意识地营造爱意满满的氛围,除了引导俩孩子相亲相爱外,她也会每天跟孩子们说“爱你”“想你”。比如,每天早晨起来跟孩子说“早上好,宝贝”;下班回家或者接孩子放学,会跟他们说“想你”,每天的次数没有上限。邱琰笑着说道,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碌,作为母亲她平时对于孩子既是“严母”,也是“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