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点亮“心灯” 大声“说爱” 成功小记者体验传统文化

本报讯 (小记者 颜侑宣 李妍希 李家豪) 近日,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六年级小记者走进金砖文化传媒,用一双双巧手拼装一盏盏“心灯”,点亮对妈妈无尽的爱。

开始动手之前,小记者们欣赏许多传统寓意与文字相结合的花灯作品:葫芦灯、天祈灯、薪火相传、知音、海丝文化等精美花灯,构思巧妙、寓意深远,让大家在鉴赏各式花灯之余,也能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回味无穷。

本次小记者DIY的灯名为“初心”,整个灯的形状为心形,中间呈镂空,意为“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突出了母亲温柔而又坚韧的一面,展现出了母爱的伟大。看似简单的制作却需要细心摆弄,欢笑声、喧闹声此起彼伏:“我这弄不好,你帮帮我!”“哈哈,你这里弄反啦!”同学们在打打闹闹中逐渐完成了手工,一盏盏精致的提灯在手中举起,明亮的灯光倒映在墙上,无不体现出温馨与美好。

“攻炮城”就是流传于闽南的民间游戏。活动当天,小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把电子“攻炮城”的乐趣。“攻城”开始时,炮手将手中的“鞭炮”从下向上对准“城垣”抛掷围攻,利用电子炮引爆“炮城”内的电子鞭炮,“城垣”如山崩般“噼噼啪啪”作响,那媲美爆竹燃放的浓烟缭绕盘桓,场景蔚为壮观,胜利者禁不住欢呼雀跃,观众也欢声雷动。

“耶,我摇到状元了!”“我也不错,我是对堂……”原来是闽南特有的文化——博饼。古语有话:骰子一扔,万事皆扔。就让我们扔掉烦恼,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一年好运气。

活动结束,小记者们不仅喜提向母亲表达爱意的花灯,更进一步了解了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记者感言

不同造型的花灯背后有不一样的故事。这些花灯凝结了设计人员的心血,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青春永驻!

吴雨航(六年1班)

“挂灯”“手提灯”“座灯”……无不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更展现出一派“匠心制造,手艺传承”的信念。

姚怡安(六年2班)

通过亲手制作花灯,我对花灯的感触越来越深刻,更有一番深思,它的魅力在我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我们要将这传统的花灯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花灯。

林子岚(六年3班)

活动中,我们DIY心形花灯,把一张又一张特别的图案拼在一起,变成创意的花灯,点上灯光,瞬间意味十足。

孙舒涵(六年4班)

我从来不知,那一盏盏别致的小花灯里包含那么深刻的寓意,而且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小小花灯,非同凡响。传统文化,妙趣横生!

陈蔓颍(六年5班)

今天的活动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知识,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丰富之美、寓意之美,以及古人的无穷智慧。

林祺涵(六年6班)

指导老师 周啊娜 指导记者 张之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