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天气愈发寒冷干燥,流感高发季也随之而来,儿童更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杨琳表示,防大于治,可采用疫苗、药物、非药物等预防手段,一旦孩子患了流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
现象: 冬季儿童流感高发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发现,儿科就诊的人数与平时相比呈上升趋势。
“流感季周末的时候,我们医院儿科6个诊室基本会加班加点全开起来。平时一个诊室接诊量20人,到了流感季会直接翻倍为40个甚至50多个孩子,有时没办法也只能看到中午1点多才下班。”杨琳介绍,流行性感冒(下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传染性强、症状更严重、病程也会更长,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咳嗽、咽痛等症状。大部分患儿发热时间为3~5天,亦可延长至5~8天,咳嗽可持续1~2周。儿童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为常见。
杨琳提醒,流感呈现每年冬春季高发的季节性。“流感流行季节儿童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通常最高,并经常将流感病毒传给家庭成员,或作为传染源带入学校和社区。特别是儿童自身抵抗力差,容易合并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孩子患了流感,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做好冬春季节儿童流感防护十分重要。”
支招:
儿童流感“防”大于“治”
“小孩流感来得快,变化也快,所以医生需要注意观察,尽力在窗口期识别出来,避免让患者发展为危重症,同时及时安抚并与家长沟通。”杨琳表示,儿童流感的治疗最大原则就是一个“早”字。儿童流感的诊断主要依据流感样症状:发热,体温≥38℃;伴有咳嗽和(或)咽痛。
那么,儿童流感预防有何手段呢?对此,杨琳坦言,防大于治,预防手段包括疫苗、药物、非药物。
首先,疫苗是预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线。6月龄以上儿童按推荐程序接种后可产生保护作用,流感疫苗对年长儿的保护作用可能优于低龄儿童。其次,抗流感病毒药物可作为疫苗预防的重要补充,适用于高危人群、需要短期免疫保护的人群、不能采用疫苗预防的人群及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时。“此外,非药物干预措施看似很寻常,但却是很关键的一步。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人的身心是一体的,孩子生病也与心情有关。当孩子生病发烧时,家长应更加镇定,过分担心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杨琳建议。
相关链接——
自2015年开始,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儿科便开设妈妈班科普讲座,请来省内外过敏专家来院授课科普;同时,也走进小学、幼儿园做儿童常见传染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急救及生长发育等科普讲座。2019年8月,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儿科获全国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称号。2021年12月开始,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儿科呼吸治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