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上一篇

书香溢仁和

王金表

周末,期待的一场新书分享会如约举行。晋江东石作家张百隐的乡土情怀印记在新书《父亲的债》里,徜徉在东石古寨中。书脉相承,书香不断,今日的古寨越发动人。

瑰宝南音、庙宇木雕、共数宫灯、掌中木偶……这些散落于乡间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收集整理,摁进了古寨的胸膛。参观打卡的游客赞不绝口:“东石是个好地方!”是的,正如知名作家蔡崇达所说,文化是“藏不住”的。东石,这一片古老土地,流淌着唐代航海家林銮的海丝故事;孕育着“十户人家九户侨”的华侨故事,传扬着“塔头刘万人反清乡”的红色故事……如今的古寨,声名远扬。

冬阳温情,余晖流连,是在庆祝,更在祝福。打造精品文化,建设书香小镇,东石从古寨出发。秋实冬华,读书正当时。今天的古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阅读空间”按时开放,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踮着脚,正想拿橱窗上的书。他身子矮,够不着。

“小弟弟,你想要哪本书,姐姐帮你拿,好吗?”“谢谢你,姐姐!”

温馨的一幕,出现在眼前。两个孩子手捧书籍,端坐在洁净的沙发椅上,时而轻拂翻页,时而注目凝神,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这风景,醉美了西下的冬阳。古寨披上轻纱,一片金黄。

龙江畔读书社里,两张古铜色的木质长桌并列摆放,四周的橱窗满是书籍;一场阅读活动如火如荼,朗朗书香,娇嫩身影,笑甜了人。据读书社社长张百隐介绍,东石镇许多学校举行“共读一本好书”的亲子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龙江畔读书社逐渐成为孩童们最心仪的阅读家园。参加的何尝只是孩子们呢?越来越多热爱东石的文学爱好者在这里相聚。他们正把一件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趣,这就是阅读东石、建设东石。古寨的柔情写在书香里,飘飘洒洒,随风而去,氤氲着每一座村庄。闻香而动,人们打卡激活,古寨成为网红。

“小朋友,这里的书好看吗?”我悄悄地走到两个孩子的身旁。他们轻轻地抬起头,甜甜地看了我一眼。“真好看!”他们一脸阳光,一身满足。

举目眺望,远处的龙江送来岁末的风,引得“丹心石”旁榕树的欢心。日饮书香醒复醉,张眸归来易春秋。风陪伴着树叶,轻声细语,似吟,如诵……望着沉醉的孩童,我放轻步履,生怕打破一堂的宁静。望望橱窗里的《看见东石》《东石红色印记》等众多书写家园故事书籍,心也痒痒。轻轻打开,一缕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滋润了心田,这就是东石的味道。

信步行走,总感觉东石镇的图书馆(书屋)好像长了脚似的。当你在岱山之巅饱览南天禅寺八百多年的石光山色,沉浸“泉南佛国”的梵音里,“石佛寺生态公园”总有一抹闽南红闪现眼帘,这就是“南天书苑”。书香结缘公园,绿意似酒甜。当你行走在闹市中,串街过巷,密集房屋中有一栋房子特别显眼,这是东石知名作家蔡崇达以自家房子改建而成的公益图书馆。打开《皮囊》,阅读“母亲的房子”,孝道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间。顺着乡间小道,向东漫步,有一栋古厝红光焕发。这就是湖头村“毓辽书屋”(爱国华侨黄金盾、黄呈辉故居)。在书屋里聆听先生们的创业故事,一颗颗侨心染亮了天边云霞……

一寨一楼聚精髓,全镇全息呈芬芳。在东石,我看到书香小镇的建设者们见缝插针,创新形式,把图书馆、图书屋、图书廊、图书筒等建在家门口,如春燕进入百姓家,似一粥一饭满足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醉美了人们的心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